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发挥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规模已达17.5万亿元。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场规模达到6.5万亿元;住房建设市场规模达到4.5万亿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达到3.5万亿元;城市环境治理和风貌提升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它是在旧城镇化的造城运动、形式主义等错误实践基础上总结探索出的城镇化建设新路子。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留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提倡注重质量的城镇化。

当下"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 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增长点所在。

发挥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未来我们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不断激发新型城镇化的消费潜力,拓展投资空间,深入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使之成为提振内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消费结构升级与人口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大都伴随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聚。尤其是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人口城镇化在引领消费升级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城镇居民的增多,尤其是新生代农民进城,将伴随着教育、康养、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全面增长,能够显著提升消费总规模。

第二,拓展新型城镇化投资空间。城镇化对投资需求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在一般情形下,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3%;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在较高收入基础上的城镇化发展对投资需求的带动力度倍升,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3.5%。同时,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左右。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因而,城镇化将成为扩大内需的巨大引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第三,加快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的关键抓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

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正在持续显效,居民消费恢复态势向好,文旅消费、直播带货消费热度比较高,成为消费回升向好的新亮点。当然,消费恢复仍是初步的,增强居民消费意愿还有较大空间,需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从中长期来看,扩大消费还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镇居民在物质型消费基本饱和后,逐步成为引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力军。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融合,并由此催生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现阶段市场风格不断轮换,新型城镇化却出现逆势拉升。近日政策落地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新型城镇化迎来时代风口。近期很多人都在苦恼房地产方向持续拉升,但是房地产属于夕阳产业,整体的空间不大。没有参与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它涨,一追就是被套的结局。但有个方向是有短期机会的,那就是新型城镇化方向,从板块趋势、个股表现、还是利好催化都比较不错。

我国新市民这一群体约有3亿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服务好新市民,对于进一步提升消费恢复动力、尽快稳定房地产市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到2025年,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城市功能品质发展活力不断提高。随着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