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绿色话题在全球热度高涨。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对地球资源需求也日渐增长。为了保护地球的多样之美,越来越多人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以长久坚持的态度,守护地球生态,为建设绿色明天尽一份力量。
近日,BCG携手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共同推出《可持续中国企业发展实践指南(2022)》。《指南》内容包括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与全球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梳理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最新成果,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进行解读。
此次全新的《指南》聚焦对于推动国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十个重点行业,调研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提炼优势及痛点,以及在科技创新举措、可持续发展实践、以及新业务拓展的经验 ,其中精选了30余家各行业领先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实践,总结出具有普适性、参考性的四步骤举措框架,有助于各行各业的企业探索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提及此次《指南》发布的初衷,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廖天舒表示,“我们希望站在全球的角度,结合国际标准,来解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然后,选取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在ESG方面做的较好的实践和案例,从而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这份《指南》中,你会看到我们总共罗列了十大产业,多元的产业,多元的国内外案例,可以给那些还在可持续发展路上的企业一个很好的借鉴。”
廖天舒透露,此次发布的《指南》主要基于两大维度:其一是信息披露,即对外透明的数据,其二是重点行业在其可持续发展现状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我们纵观涵盖中国GDP 80%以上的十大产业,然后将这些产业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在数据披露和行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第二梯队是某个维度做的非常出色,而第三梯队则是基于两大维度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产业。”
《指南》中的第一梯队,我们首先看到了绿色金融行业,这个行业整体表现领先,也是十大行业中唯一一个进入第一梯队的行业。但廖天舒表示,“绿色金融放在第一梯队,并不表示这个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它仍有很多地方有待提升,包括产品的创新、金融的标准是否与国际接轨、它的风控,以及可以追踪到这个资金是否真正用到了绿色发展。”
消费品被放在了第二梯队。与其他国内产业相比,消费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整体表现中等偏上,就其本身的碳排放量优于其他产业,但在廖天舒看来,它最大的挑战在于其产业链是一个全产业链,“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寻源,一直到下游运输等各方面,此外,这个行业的企业对广大消费者的示范效应较强,因此,这个产业我们都非常重视的。”
消费品因其快速消费和批量营销属性,可持续发展商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创新能力。在产品创新上,部分服装企业推出环保单品“聚乳酸T恤”,聚乳酸主要从玉米、秸秆等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中发酵提取,经过纺丝成型后变成聚乳酸纤维,最终制成的可自然降解的衣服。
而在模式创新上,有的消费品企业推出循环经济模式,以“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茶品”循环流程为特征,以实现消费资源的最优消耗和循环利用,保证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的最少污染,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中国消费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表现出的两大痛点,既有过度销售和包装等全球快消行业共性类问题,也存在具备中国特征的高碳排放工艺的痛点。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值得关注的企业实践有晨光文具、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等。
ERDOS 2022秋冬基本款系列 图片来源:ERDOS鄂尔多斯官方微博
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例,该公司从2018年便开启了可持续战略项目,制定了ERDOS WAY以推动羊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变革,内容覆盖改善草原生态、建设现代牧场、快乐员工、循环利用、建立羊绒制品绿色设计平台等8个方面,在建设可持续产业链上,鄂尔多斯先后在伊旗敏盖、阿尔巴斯、阿拉善、西藏、宁夏等地设立牧场推广中心,不断向牧场和牧民输出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和精进的放牧方式。同时,鄂尔多斯还成立了“鄂尔多斯集团超细绒山羊育种基地”,保护和推动优质绒山羊品种的延续和培育。在探索可持续产品研发上,鄂尔多斯尊重针对材质的自然属性,推出了以再生羊绒、牦牛绒、无染色羊绒、全成型针织衫、可追溯羊绒与自清洁羊绒针织衫为核心的善SHAN系列产品,在受到市场青睐的同时,也向大众消费者积极传递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而《指南》的第三梯队,主要涵盖农业、食品、交通、物流、建筑等几大产业,主要基于排放,转型任重道远。“虽然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分级,但无论在哪个梯队,我们都希望能为各个产业能起到示范作用。”她补充道。
后疫情时代下,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应对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那么,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如何兼顾对其社会责任上的新要求?对此,廖天舒认为,可持续发展今天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可选项,绝对是一个必选项。 “从80年代90年代到本世纪初,那时候的有关商业理论的书籍都还是关注商业价值,但近10年来,我们提到现在的环境,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新冠疫情等,处于这些环境下,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商业价值的提升已经很难去评判是谁成就谁,因此,这两者需要兼顾。其实,企业可以把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视作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来可以更早地把握有限的资源,二来可以吸引到大量年轻一代的人才。”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各行各业的所有企业都至关重要。通过《指南》对十大行业的现状分析可以刊出,不同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属性和自身发展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发展路径。对于普遍使用的路径,廖天舒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最重要的是战略引领——对今天的基线有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对将来的方向是需要达到一个合规性,还是把它当成竞争力;是否有一个让大家可信赖且实在的路径图……这些都是关键所在。其次是‘两大支柱’: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所谓的减法,是如何减碳;而所谓的加法,就是在减碳过程中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新的商业机会,比如新的产品线、新的品牌、对品牌的溢价、在绿色科技方面的新投资等。但无论是减法,还是加法,数字化的转型都能加速这方面的运作。再次是可落地性,可落地性不仅仅是技术路线,更多的是组织层面,比如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门监管企业内部;最后当然就是执行的速度了,正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