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2021年度报告”发布:披露水平稳步提升

 12月27日,中国环境记协在北京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1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披露指数约为39.89分,相比2020年提升6.97%,为十年来最高。

《报告》显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工作越来越重视,发布环境责任信息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且披露水平稳步提高。自2013年开始设置星级评价以来,《报告》首次出现前20名均为四星半级以上,五星级企业首次出现5家,此前最多只有1家。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报告》显示,2021年度,117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信息,在发布有效样本的1415家企业中,占比83.25%,相较2020年度披露占比的70.75%,提升17.67%。其余237家企业未披露碳信息,占比16.75%。碳信息披露得分率有所提升,但还有很大上升空间。1415家上市企业2021年在温室气体环境绩效方面的总体平均得分率为27.6%;其中超过平均得分率的企业共计569家,占据全部企业的40.21%,较2020年的17.80%,增幅为55.06%。

沪深两市碳信息披露总体水平同比提升。2021年度沪市、深市企业碳信息披露平均得分率分别为27.22%、28.14%,同比均有提升。

沪深两市碳信息披露企业数及平均得分。

从城市群看,珠三角地区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平均分为40.28,京津冀地区为40.85,长三角地区为41.06。

《报告》总结了近十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变化情况、产业行业间的差异性等,提出建议和对策:即通过政策激励、完善机制等多种方式,为环境信息披露规范性提供基础支持和保障;发挥示范效应,激发上市公司潜力;强化定量指标比例,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鼓励多元化参与,引导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市场服务和咨询服务等。

在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2022评价报告》。该中心主任马军说,报告旨在客观反映上市公司气候行动进展以及在双碳行动中所处位置,激励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管理机制;借助碳核算摸清家底,从而科学设定碳目标,高效开展节能减排,并通过对排放和绩效的披露构建与利益方的信任等。参会企业代表均表示,将继续建立健全内部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台达发布《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在中国大陆的可持续发展实绩,并分享履责活动进展及具体成效。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生态环保部主任张小平提出,通过创建绿色矿山和煤炭清洁化利用科技创新,企业成功开发“生态+光伏+农牧林果+旅游+棕地利用”等多元生态产业和惠民增汇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程迈越说,作为国家发改委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承研单位之一,以及国内首个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的联合发起单位,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和绿色低碳发展等。

据悉,今年是主办方连续第十年发布此系列《报告》,本次活动由中国环境记协、北京化工大学主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协办,台达支持。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谢国明,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雷涯邻出席并致辞。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专家对《报告》作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