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后工作提出的第八项要求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增长速度很高,但“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绿色发展。这里的绿色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能再走只管增长,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老路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色添彩,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有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那么,怎样推行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工作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点:
以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等产业更好发展的优势;当前,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利用率的绿色产业,用绿色科技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优良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科技创新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存在一个稳增长与碳减排之间的权衡问题,绿色科技既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又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建立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引导和倒逼经济加快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上正确轨道的约束力量。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有序地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倒逼国民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