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发表《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题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GDI)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蕴含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宝贵经验,呼应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强烈愿望。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各国聚焦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和共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思想动力和国际合力。
在随后的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和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全球发展倡议”被多次提及和强调,其内涵和意义得到进一步阐述,得到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以及近百个国家积极响应和支持。
为系统回顾总结2021年“全球发展倡议”提出和发展,推动学界和社会对“全球发展倡议”关注和持续深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邀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智库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科学报等媒体从事国际事务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就2021年“全球发展倡议”相关的重要新闻按时间顺序进行科学梳理,并逐一解读。
1. 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解读: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题的重要讲话,以大国领袖担当和胸襟,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GDI)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期待,体现了中国关于全球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为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2.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
解读:10月14日至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题为《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主旨讲话中,再提“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希望各方积极参与”。会议通过《北京宣言》,描绘了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未来愿景,提出了加强交通合作的行动倡议。
3.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
解读: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习近平在与米歇尔通话时强调,双方应该深化绿色、数字领域政策沟通,拓宽务实合作领域,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全球互联互通倡议,就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加强沟通合作。欢迎欧盟和成员国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同中方和其他国家一道,合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米歇尔表示,欧方愿同中方深化绿色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务实合作,就全球发展倡议开展交流合作,并就重大国际问题密切沟通协调。
4. 中国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通过视频方式举行首次外长会
解读: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通过视频方式举行首次外长会,会议由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主持。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欢迎并“愿意支持和加入全球发展倡议,并将该倡议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相衔接”。
5. 外交部发布《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
解读:10月22日,外交部发布《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阐释“全球发展倡议”基本框架,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对联合国各领域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文件》阐述了50年来中国大力促进全球发展的历程。《文件》首次明确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的目标。倡议遵循务实合作的行动指南,把握全球发展脉搏和迫切需求,把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提出合作设想和方案,将发展共识转化为务实行动。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6.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
解读: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全球发展倡议,“希望各国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冲击,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7. 第16届东亚峰会
解读: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出席第16届东亚峰会。东盟国家领导人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文在寅、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等与会。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主持会议。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实现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复苏的声明》《关于精神健康合作的领导人声明》和《关于通过旅游复苏实现经济增长的领导人声明》等成果文件。
8.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
解读:10月30日至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罗马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行动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领域合作,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就致力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达成一致。
9.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读:2021年11月10日,应新西兰总理阿德恩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于11日以预录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呼吁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会议通过《202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通过愿景落实计划以实现到2040年建成一个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10.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 周年纪念峰会
解读: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契合东盟各国发展需要,可以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同增效”。峰会上通过《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认同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
1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
解读: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21000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断拓展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坚定不移巩固相互支持、奋力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白皮书指出,双方将“在面向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拓展合作,共同支持全球发展倡议,打造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共同发展,造福中非人民。”
12.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
解读: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我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欢迎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会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第十八条明确指出“非洲国家欢迎并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宣言》认为,“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是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关键所在,致力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举行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
解读: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员国于2021年举行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会议通过《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欢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相信该倡议将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不让任何人掉队”。
14. “2021从都国际论坛”
解读: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澳大利亚中国友好交流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及世界领袖联盟共同举办的“2021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从都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要聚焦行动,落实好全球合作议程,并再提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希望各方积极参与。论坛发布《从都宣言》,一致呼吁各方以实际行动加强多边合作,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5. 外交部同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商推进“全球发展倡议”
解读:12月9日,外交部同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办公室共同主办座谈会,邀请联合国发展系统约20个驻华机构代表、国内有关部门和学术机构代表,围绕“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主题深入交流,谋划合作思路和举措。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以加速落实2030年议程为宗旨目标,将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注入新的动力。愿充分利用各机构资源、专长、伙伴网络等优势,从总部和驻华代表处等层面支持倡议落实工作。
16.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会晤
解读: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指出,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是中方着眼各方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市场挑战,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的又一全球公共产品。中方愿同俄方加强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发挥作用。
【专家解读】
2021,“全球发展倡议”元年
作者:王宏新
习近平主席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蕴含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宝贵经验,呼应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强烈愿望,旨在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放在国际合作更重要位置,把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各国聚焦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和共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思想动力和国际合力。“全球发展倡议”是中方为促进全球发展事业提供的又一中国方案,已得到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以及近百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在此,我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1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题的重要讲话,以大国领袖担当和胸襟,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提出“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GDI)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响应了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期待,体现了中国关于全球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为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直面“时代之问”“四个必须”展现大国担当
2021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100周年之际,带领中国人民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是中国奉行和平发展和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50年。
一年前,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发表政治宣言、构建今世后代的共同未来,承诺合作抗击疫情,携手应对挑战,坚持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作用。一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相互交织、深刻影响,习近平主席作出了“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新的重大历史判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四个“必须”回应三个“更加”,为人类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
战胜疫情、复苏经济、加强团结和完善全球治理,正是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四个“必须”顺应了时代呼声、人民渴望,既有助于为各国共克时艰提振信心,也为全人类共同未来擘画了蓝图,展现出大国领袖勇气、责任与担当。
首提“全球发展倡议”“六个坚持”贡献“中国之治”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南北“发展鸿沟”仍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减贫成果,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呼吁各方共同推动全球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核心内容是强调“坚持发展优先”,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持普惠包容”,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创新驱动”,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六个“坚持”系统阐释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如何发展等一系列事关全球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10月22日,外交部发布的《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中,进一步阐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理念、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行动指南等核心概念,“全球发展倡议”理念框架基本形成。“六个坚持”蕴含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宝贵经验、“中国之治”,不仅为世界经济复苏拨开了迷雾,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指明了航向,也为各国聚焦发展、团结发展、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世界各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强烈愿望的追求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明确“八大”合作领域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坚持发展优先的必然要求。早在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已阐述了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为促进全球发展提供了“中国理念”。2016年9月,在中方推动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订了行动计划。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实施8年,就是为了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打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多边合作公共平台。同时,还要看到新工业革命浪潮方兴未艾,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大多边发展合作领域,旨在加快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倡议呼应了各国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把发展议程放在国际合作的更重要位置,强调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携手实现跨越发展,体现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担当,也助力重振联合国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宣示,从而大大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层次。特别是,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和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自主性举措,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树立了榜样。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发起“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体系,也必将有力引领新阶段的全球发展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