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型城镇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提高城市金融服务水平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8年中国2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并采用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在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通过激发城市创新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东北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东、中部地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数字普惠金融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10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系数为正值,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通过提高城市创新力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在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级别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效应强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东北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强于东、中部地区。对于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分指数研究表明,在普惠金融覆盖指数和使用深度指数上,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效应较为显著,其他地区政策效应均不显著。
本文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第一,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塑城镇化发展理念、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水平,有利于促进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第二,本文进行城市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与城市综合条件水平成反比,城市综合条件水平越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越大。因此,综合实力水平低的城市和地区应继续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相关产业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数字金融技术投入,将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数字金融技术辐射到城市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数字技术产业链、价值链,缓解城镇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