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企业“ 走出去 ”国际合作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2021“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重庆)

6月25日下午,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指导,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主办,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忠县利安杜防水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十八土鑫诚灌浆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睿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建宇展览有限公司、重庆峰青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

  

2021“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重庆)会议现场

出席2021“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重庆)会议的嘉宾有: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十八土鑫诚灌浆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天刚;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理事长兼主任杜小东、联盟与合作部部长胡皖;国际华商东盟投资合作代表团团长、美国国际华人华侨同乡总会荣誉主席刘建吉;重庆市进出口商会执行会长钱兆刚、秘书长罗亚;重庆建宇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连宝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共计80多人出席会议。“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重庆睿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静主持会议。

主办单位领导致辞

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十八土鑫诚灌浆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天刚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重庆市进出口商会三家单位形成联动合作配套服务机制,推动中国(重庆)国际装配式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展览会每年顺利开展,重点工作就是带动重庆和全国的防水防渗灌浆技术企业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切实实现好产品、好技术和好服务的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度链接服务,走出国门去创新发展、创新服务以及通过务实的服务去赚大钱。

  

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杜天刚

三方签订协议,缔结成为战略联盟伙伴

  

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重庆市进出口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三家单位互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缔结为战略联盟合作单位,共同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服务防水防渗灌浆和进出口企业“走出去”建立交流平台。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单位(基地)授牌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单位(基地)——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

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一带一路门户网、重庆市进出口商会、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忠县利安杜防水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十八土鑫诚灌浆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单位(基地)》,具体工作由重庆市防水防渗灌浆技术协会负责执行。

嘉宾主旨演讲

  

重庆市外经委原副主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原经济商务参赞、重庆市进出口商会执行会长钱兆刚

重庆市进出口商会执行会长钱兆刚主旨演讲,重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增强,成效显著,重庆外贸进出口连续三年逆势上扬,2020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513.4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2.5%。其中,出口4187.5亿元,增长12.8%;进口2325.9亿元,增长11.9%,再次创下历史新纪录。2021年1-4月,总值2459.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8.3%。其中,出口1534.9亿元,进口924.2亿元,分别增长53.2%和40.7%。2020年,共有73家重庆市企业对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79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58家民营企业对25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实际投资额6.1亿美元,增长14.8%,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东盟—RCEP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东盟国家已成为重庆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和东盟动力强劲,我们可以重点关注、重点投资。

建议我们主要通过考察参展(亲身体验”梨子的味道”)、外交机构(可靠的市场桥梁)、抱团出海(依托产业链延伸)、抱团取暖(依靠境外中资企业或商会)、政商人脉(进入市场的捷径)、国际组织(可信赖中介机构)等方式“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客座教授、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理事长兼主任、一带一路门户网创始人杜小东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客座教授、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理事长兼主任杜小东主旨演讲,“一带一路”已写入联合国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提出8年以来,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主要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建设,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年来,累计开行近8000列,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所有中欧班列中,渝新欧累积运输货值近3000亿元,多项累计关键指标居全国首位;已形成30余条成熟运行线路,辐射亚欧26个国家近40个城市。取得这些不俗成绩的背后,是1中欧班列(渝新欧)不断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跑出令人惊喜的加速度。陆海贸易新通道,重庆联动印尼、越南、老挝以及中国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扩大陆海新通道国际“朋友圈”,重点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

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主体。在中国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所占的比重为90%。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初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数量为65家,至2019年,这一数据增长了近两倍,上升为191家。我们预测,2021—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数量为301家。中国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投资意愿更加明确。

2021“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重庆)

  

论坛主持人

  

  

  

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走进去”?如何“请进来”?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机遇与挑战又是哪些呢?今天下午的“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论坛给与会嘉宾一一进行了解答,听众很受鼓舞,启发意义非常大。

在后疫情时代,政府和企业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种储备力量,建议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升级各类硬件和软件,加强国际人才培训服务储备,加大思想上的充分准备、行为上的动力支撑,切实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做好规划布局和安排计划。

据悉,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

        重庆圣源书院院长余德福

  重庆森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程庆

  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戴美江

  重庆誉存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飞

  重庆国际劳务培训中心校企中心总监李昭军

  重庆国际劳务培训中心校企中心副经理李霜

  重庆欣荣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席榕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冰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施青红

  希尔顿惠庭(中国)资深投资发展总监董显旭

  重庆农臣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朝文

  中沿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晓英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成渝经济圈产业中心员工唐渝

  重庆市进出口商会商务专员冯杨

  重庆中之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知识产权顾问田华英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国际销售经理冯士龙

  重庆大学博士廖钰

  重庆睿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夏丹婷

  北京国脉智联网络有限公司IOS技术主管刘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管理干事王琳阳

  成都源上居彩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绍来

  重庆市鹏翔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华

  四川省联接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朋均

  四川省联接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罗超

  重庆软件园人才发展中心总监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