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浦东新区政府将与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在节能降碳、产业发展、环境监测、应急管理、业务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政企合作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提早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本报讯 (记者 杨珍莹)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内,在一块大屏上点选一处浦东重点企业,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状况一览无余;同时,陆家嘴、张江、临港等区域能源碳评估也正在生成……基于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的一块大屏,成为了实时显示浦东全域1210平方公里“双碳”运行情况的“全景式地图”。昨日上午,浦东新区践行“双碳”国家战略,政企合作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正式发布,标志着新区政府、能源企业和碳交易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实施。
“双碳”战略合作联盟形成
浦东实现“碳”望未来
发布会现场,在多方的共同见证下,浦东新区发改委、科经委、生态环境局及城运中心与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等签署了“双碳”战略合作协议,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与上海环交所及国网英大集团长三角金融中心等三方签署了“双碳”战略合作协议。一个凝聚了浦东新区政府、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国网英大集团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多方合力的“双碳”战略合作联盟正式形成。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出席并致辞。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浦东新区政府将与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在节能降碳、产业发展、环境监测、应急管理、业务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政企合作。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提早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紧密对接上海“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在浦东新区将先行先试升级上线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全面整合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系统平台数据,以企业能源碳排放量、清洁能源碳减排量、交通电能替代碳减排量等能源碳排数据为分析对象,为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用能客户提供能源碳监测、能源碳评估及能源碳预测等功能。
以云平台开发的“能源碳预测”功能为例,配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生成的分析报告,将可实现“碳”望未来。
接入6500余家企业
及时发布能源碳排预警
“‘双碳’战略具体实施要涉及到多个环节,我们利用本次启动的‘双碳’云平台,把碳数据变成指导企业社会经济运行、民生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数,特别是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引导能源消费行为。接下去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渠道,服务浦东的经济社会。”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范金成表示。
发布会现场,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围绕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与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进行视频连线,展示了该平台的“能源碳监测”功能。
浦东供电公司总师室(互联网办公室)主任陈赟介绍,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已接入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范围内6500余家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用户相关数据。“在‘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接入城运中心‘智慧城市大脑’的基础上将融入本次上线的‘双碳’云平台,形成碳监测、碳评估、碳预测,通过对重点高污染、高碳排企业的能源碳排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发布能源碳排预警,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陈赟表示。
记者了解到,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已为张江人工智能岛定制开发了园区智慧能源监控系统,接入了园区二/三级能耗数据,实现了园区智慧能源管控的“一屏知天下”。
今后,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依托“能源碳监测”功能,根据《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构建算法,将为政府提供区域能源碳排放热力图和浦东新区各地块、各行业、重点企业的同比、环比能源碳排增速,辅助政府科学、高效制定规划,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上下联动,共同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拓展‘能源+双碳’应用场景,构建‘双碳’样板间。并发挥张江、临港等板块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零碳演进城市能源互联网等示范工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浦东供电公司总经理潘博表示。
记者手记
落实“双碳”战略
浦东有责任有能力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提早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正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这次“两只手”共同发力,一只手抓“开发”,与企业携手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实施;另一只手抓“开放”,协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国网英大集团助推浦东碳交易体系建设、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功能,进一步深化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向“双碳”目标进发,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向低碳化转型,这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致的背后,是一场方兴未艾的能源革命。这场革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合作的可能。
本次政府企业共创“双碳”发展,是新局面下的一次有益尝试,也彰显了新区示范引领“双碳”落地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相关链接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描绘了中国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简单来说分“三步走”: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