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观点|后疫情绿色韧性复苏的五大支柱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可能导致全球数千万人重陷贫困,严重影响着全人类的平安生活。同时,气候危机和环境破坏也已经开始威胁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机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尽管时间紧迫,各国仍需关注如何复苏,并且做的更好。没有人愿意退回高失业率、粮食供给不足、自然破坏加速、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的社会。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对经济和社会重新设计,增强我们抵御全球性冲击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以下简称BMU)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全球对话,探讨全球如何在《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对话云集了来自全球的研究机构、基金会、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几十位专家学者。

本次对话的要点已写入“BMU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政策”对话摘要”,并于9月3日,“重塑2020平台-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可持续和韧性复苏”部长级倡议会议启动前夕提交到各国政府。该项倡议由日本环境省牵头,得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支持。政府高层可借此机会与多方就如何将可持续和韧性复苏纳入经济复苏计划中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参考“BMU和WRI全球政策对话”中所收集的核心内容,团结一致将意愿付诸于行动,在应对疫情的同时化解气候危机。

01
绿色和韧性复苏必须以人为本

疫情和经济封锁已导致全球发展受阻,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社区和国家来说,影响尤为巨大。各国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发展中国家更是饱受失业、资本外逃和债务飙升的“完美风暴”摧残,导致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萎缩。

尽管影响空前,但各国在复苏中仍需将人民的福祉置于首位,重点关注就业、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我们应深入了解哪些工人、社区和地域受到的影响最大,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投资来量身打造救助和复苏计划,最大力度地施以援手。

在复苏过程中,社会多方对话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正如一个基层团体的代表在此次对话中所言,必须以“与我们一起,而非为了我们” (“with us, not for us”)来应对。

02
政府加大绿色复苏投资力度

尽管一些欧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牙买加,已率先制定了绿色韧性复苏计划,但其他国家的前景却有喜有忧,甚至背道而驰。各国不应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大力投资绿色电力、建筑、交通和粮食体系中,切实走上转型之路。各国不应再继续扶持高碳企业和高碳领域的投资,并提高相关监管要求。

复苏投资计划和政策应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重点是要设计明确的可持续性指标,不间断地进行评估,明确权责划分。

03
建立韧性社会是实现有效复苏的关键

新冠肺炎危机表明,当面临健康、气候、生物多样性、粮食等未来挑战时,社会韧性至关重要。在复苏中,尽管一些国家在诸多领域,如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已经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但对于通过培养韧性来应对气候变化,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给予关注却少得多。培养韧性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开发抗旱种子,提高灌溉效率(帮助农民适应极端干旱天气),也包括恢复红树林,保护社区免受强风暴的影响等。全球适应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ion)的一份重量级报告中强调了韧性投资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针对气候的韧性投资中,经济收益与成本的比率通常在2:1到10:1之间。

04
全球危机之间通常是相互关联的

在过去的20年里,金融、难民、气候、健康等一系列危机暴露了其跨行业、跨国界、相互关系的本质。他们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例如,人类肆无忌惮地侵犯自然是人畜共患病的诱因之一。

降低可预见的风险,更好地应对未来更为复杂的危机,我们必须识别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关键决策者们(如财政部长),与卫生、劳工、不平等和环境等运动和行业建立联盟和密切合作关系。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复苏中推动下一个十年的承诺和行动。

05
艰难时刻亟需全球团结协作

挑战不分国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更好地重建家园。因此,双边发展合作机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边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牵头填补这一空白。需要加大对绿色韧性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债务重组或减免。在危机到来之时,更应加强国际合作,守望相助。


重新定义增长与发展

实现包容性绿色韧性复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时间紧迫。借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人类到底想要怎样的增长,以及如何使得所有政策和机制都将人类、社会和地球的福祉放在首要位置。

尽管风险很高,但正如疫情和社会封锁措施那样,特殊时期可以采用非常手段进行干预。目前各国在制定政策,进行公共投资时,都将保障人类健康列为核心考虑要素。我们现已立刻体验到了改变:更清洁的空气,更优质的水,更少的交通和噪音,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家庭和自然活动中来。尽管疫情带来了诸多苦难,但也可以将其看作来一张来自未来的明信片——描绘心目中的未来。

本文作者
Manish Bapna
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

Norbert Gorissen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育及核能安全部(BMU)副司长

内容顾问:杨晓亮、窦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