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商业与生物多样性”在线论坛:如何为自然开展更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摘要

商业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将为商业部门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8月26日,由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世界经济论坛、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等协办的“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商业与生物多样性”线上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外企业家、公司高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出席共议颠覆“一切照旧”商业模式的方法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做出的努力。

为助力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取得重要的共识和成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余立风、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艾德维先生以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六任会长钱晓华先生为会议致辞并分别做主旨发言,就未来如何为自然开展更负责任的商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主旨发言

余立风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余立风在会上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企业价值链和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性,并逐渐通过制定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管理运营战略,开展绿色融资或创新性的经营行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信息交流、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撑的平台。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也在积极筹备组建中国的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打造中国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平台,不断推动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的发展。

艾德维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艾德维先生谈到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方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世界经济论坛也致力于同各方一起共同促进这一目标的顺利前进。人类社会高度或中度依赖自然的状态告诉我们要重新考虑和定位我们对食品、海洋、土地利用的方式,因为自然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福祉,以及国家和全球经济息息相关,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到了一个必须紧急采取措施的转折点,并且中国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恢复经济的措施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采取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方法,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钱晓华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六任会长、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第四任执行理事长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六任会长、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第四任执行理事长钱晓华先生提出了,商业部门尤其是中国商业部门,实践生物多样性的现实挑战和未来机遇。钱会长指出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远低于气候变化,对“环境不友好”型经营路径严重依赖,以及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挂钩上存在困难。与此同时,企业在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管控供应链的生态影响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三个方面存在机遇。应当不断依托各方平台、互通有无,从而引发商业部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承诺并采取实际行动,并积极贡献于跨部门合作的资金机制,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商业部门的主流化贡献积极力量。

投票环节显示,大多数与会嘉宾认为生物多样性损失是其代表企业最相关的自然风险之一,也一致同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和生态系统服务并表示企业有意向有益于自然的方向转型。在界定与会代表公司对制定针对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有时限且可衡量承诺的兴趣时,约70%的人表示有兴趣,62%的人选择非常有兴趣。

朱梓橦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朱梓橦女士在总结中提到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必须要律己,采取行动才能化解风险并创造更多的机会。环境积极转型能够创造每年近10.1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到2030年3.95亿个工作岗位。这一过程中,企业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最后主持人也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参与明年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并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设立创造良好基础和条件。

嘉宾精彩发言摘录

Cherie Nursalim

佳通集团副主席

佳通集团副主席Cherie Nursalim女士分享了该公司在基础设施和已建成环境的实践中如何重视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她谈到在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的见证下,佳通集团作为最早入住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工业园区的很多管理理念同公司的经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样的模式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带去一个可以遵循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Nursalim女士表示资本的走向和机制对于建立一个对自然友好的人工环境至关重要,她期待绿色金融的内容能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下一期的新自然经济报告中有更好的体现。

佘学彬

大自然家居董事长

大自然家居董事长佘学彬先生分享了他的企业如何通过采取促进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式和认证的方式,开展对自然有利的商业活动。其中,他指出大自然家居在秘鲁亚马逊流域经营数十万公顷的林地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通过了FSC认证,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整体规划进行采伐,始终使年采伐量少于生长量的1/3。大自然家居同时对所有林产品供应商木材合法性进行评估,并早在2010年就成为第一家购买碳汇并在市场上推出零碳产品的中国企业。除此之外,他的公司积极推动中国绿色版图工程,截止到2020年6月,大自然家居在国内外14个地区,种植了24片生态林。公益植树超过80万棵,植树面积超过102万平方米。

Charlotte Roule

ENGIE中国首席执行官

ENGIE中国首席执行官Charlotte Roule女士介绍了她们如何努力实现不以自然环境的损害为代价的零碳转型目标。ENGIE在中国开展包括风电、太阳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信息的沟通和知识储备,公司的合作和政府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能够提高转型目标的完成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关心的,因为不仅生物多样性损失已经达到转折临界点,同时成功的转型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工作岗位。

章嘉玉

诺亚正行总经理

诺亚正行总经理章嘉玉女士谈到颠覆“一切照旧”商业模式的三点思考,其中包括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告诉我们,颠覆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人类作为生态最大的破坏者,应思考如何改变行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后疫情时代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也将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作为金融机构,如何负责任的投资与配置资产管理组合非常关键,运营方式的适应、科技的赋能也将极大促进和引导客户风险偏好的调整,推动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诺亚正行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会员也参与了西北荒漠化治理和西南诺亚生态方舟物种保护项目,积极实践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承诺和目标。未来,诺亚将透过自己的力量,致力于成为ESG负责任投资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Keith Tuffley

花旗银行全球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

花旗银行全球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Keith Tuffley先生表示此次疫情告诉我们不去照顾好自然环境,类似的情况就会重复发生并影响到每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并不总能够为我们带来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方案,因此我们做出任何考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放在商业战略考虑的同等重要性上面。这要求企业必须有清晰的目标和强制性的报告和测量的框架,同时资本市场为自然定价虽然颇具争议,但这也为推动商业活动转型创造了激励机制。

张翼飞

上海复星基金会秘书长

复星基金会的秘书长张翼飞先生讲到复星集团在创立之初便有了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箴言,其中“助天下”就是谈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参加了野生动物友好型的医药项目,承诺不取用、不售卖任何含有濒危野生动物成份的药品和保健品;签署了拒绝任何动物演出等承诺的动物友好型旅游的协议。同时复星在成员内部开展碳排查和超低碳排放技术开发等项目,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

冯岳峰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

伊利集团代表分享了其从披露、管理、普及等方面多元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他表示,集团董事长潘刚早在2007年达沃斯论坛时就提出“绿色领导力”的理念,并于同年发布了伊利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在业内首倡“绿色产业链”;2016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伊利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做出九大承诺。伊利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理解、测量和评估公司决策和运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取行动将对生物多样性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开发包括整个供应链的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定期发布报告阐述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性,提高利益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推广将生物多样性价值更好地融入商业决策的商业案例,分享企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经验和取得的进展,调动资源支持生物多样性等具体行动,做到了商业和生物多样性有效融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做一份贡献,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护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Francis Ogwal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联合主席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联合主席Francis Ogwal先生表示私营部门不是从现在,而是在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扮演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他表示要完成在2030年之前将自然生态环境的面积连通性以及完整性至少提升5%,并降低濒危物种减少速率的目标。还需要对绿色投资以及生态系统的评估等努力所带来的益处进行公平公正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