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可持续发展之道】生态资产评估的国内外探索实践

近年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开展生态资产评估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上的探索与实践

1.生态资产核算标准

联合国统计司针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或布伦特兰委员会)1983年至1987年提出的政策要求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精神,编制了《1993年国民核算手册: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SEEA 1993)。根据执行SEEA1993方面的实际经验,《2003年国民核算手册: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SEEA 2003)公布了统计框架的进一步发展情况。2012年3月,联合国、欧盟、世界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六个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最新版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entral Framework),此框架被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确认为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2013年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又发布了可实践的生态系统核算白皮书(SEEA Experimental Ecosystem Accounts),2014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应用扩展白皮书(SEEA Applications and Extensions),以上两个文件和核心框架共同构成了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

2.部分国家实践案例

根据2018年全球环境经济核算评估,已有69个国家进行环境经济核算项目。各国自然资源核算大体包括能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项目,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1987年芬兰政府建立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具体内容涵盖了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以及空气排放调查。

1994年荷兰政府发布了《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测算矩阵体系》,该核算涵盖了对原油和天然气两类自然资源的损耗核算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藻类污染、废物和废水六类环境退化的核算。

1997年加拿大发布了将自然资源信息和环境信息相结合的加拿大自然资源账户系统,包括自然资源资产账户(自然资源存量、土地和生态系统)、物质与能源流量账户、环境保护支出账户三大类。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不仅限于进行自然资源的核算,同时还在不断完善核算方法,或已经在测试和实践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

澳大利亚统计局建立了包括环境资产在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每年编制一套选定的环境经济账户(AEEA),将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所有环境账户集中在一起,以支持澳大利亚对综合环境经济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2018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与所有州和领地政府商定了《国家环境经济核算战略与行动计划》,以在整个澳大利亚实施EEA,并提供一种全国统一的环境经济核算方法。

英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在国家账户蓝皮书中发布环境账户数据,2010年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实施环境经济核算,2014年国家统计办公室发布环境账户统计报告,内容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燃料使用、能源消耗、气体排放、温室碳排放、物质生产流量、水使用、环境税、环境保护支出。英国国家统计局还曾进行1997-2015年基于供应、调节和文化服务的生态系统服务核算,并包括了自然资本资产估值。

美国的湿地补偿银行制度是生态资产市场化运行的一个典型案例,以科学的核算方法为基础,形成一个监管驱动下的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湿地保护政策,并建立了湿地补偿银行机制。在1988年湿地“零净损失”管理目标[1] 的背景下,湿地补偿银行的发起人通过保护湿地创造湿地信用,然后将湿地信用以市场价格出售给会对湿地造成破坏的开发者,并从中盈利的补偿机制。湿地补偿银行类似于货币银行,区别在于它储备的是湿地信用。自1990年起美国湿地补偿银行数量不断增长,至今已有1500多个,其分布虽存在区域不均衡,但基本覆盖全美各州,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最新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5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开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方案》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纳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相衔接。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和管控的现实需要,《方案》提出先行核算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和水资源。

目前,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浙江省湖州市、湖南省娄底市、贵州省赤水市、陕西省延安市和北京市怀柔区、天津市蓟县和河北省等八个地区开展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八个试点地区均按时上报了土地资源资产账户、林木资源资产账户、水资源资产账户,以及编制说明和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从2016年开始,全国有近20个省份自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根据八个试点地区和部分自主开展试点地区经验并进一步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统计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意见,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试行)》。

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最新修订后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试行)》,全面部署开展省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工作。除此之外,为了论证在县级层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可行性,还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等四个地区作为试点。

国际经验对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的启示

安永是全球领先的审计、税务、交易和咨询服务机构之一,安永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部门遍布全球103个城市,我们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各项生态资产评估的研究工作。我们综合考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以及国际标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提出以下建议:

遵循国际标准,科学地实施生态资产评估。建议在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时,应尽可能地以国际标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为参考,特别是指标的核算方法以及后续价值化的转化等方面。

现阶段中国的生态资产评估工作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的形式进行,还处于“先实物量、后价值量”的初期阶段,建议在试点的同时,大力支持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将试点的实践结果与理论研究结合,为顶层设计提供经验,并适时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内容及范围。

建议部分地区可以先行先试,基于中国正在试行的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核算的内容及范围,从三个层面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并核算其资产与负债。第一是资源层面,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即为资产,资源的过耗即为负债;第二是环境层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即为负债;第三是生态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功能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以及文化功能三方面,主要核算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各类功能量及其变化量。并运用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或虚拟成本法计算各类自然资源的存量及流量变化,完成价值量的核算。最终实现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成本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生态资产评估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推行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的生态资产评估补偿机制,在市场中合理体现生态系统的价值。

注:

[1] 即转换为其他用途的湿地必须得以补偿以维持甚至增加湿地总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