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绿色带路 |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启动“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研究

2019年12月10日,北京——,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欧洲环保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 “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研究启动会在京举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来自联合主办单位的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副总裁克雷格·汉森、北京代表处副首代房伟权、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等代表出席会议。

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先生建议就“一带一路”项目“交通灯”机制开展研究,得到了各位联合主席的广泛认同。此次会议联盟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联合研究项目,探索制定“一带一路”项目分级指南,为利益相关方进一步识别和应对海外投资的生态环境风险、筛选出重点项目领域提供指引。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地结合,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样板,并指出了绿色发展指南联合研究项目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领域,对参会者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欢迎和感谢。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在致辞中提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南应设立一个简单可操作的交通灯系统,重点关注气候变化、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全球最佳标准并结合中国实践,和各利益相关方携手推动绿色带路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共建“一带一路”各方绿色发展新机遇。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主持了此次会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处刘侃博士介绍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联合研究项目的背景、目的、研究团队和下一步实施计划。

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讨论环节,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毕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巴基斯坦哈比银行社会与环境政策部负责人Qasim Wasim Dar、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张建宇、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秘书处全球发展总监朴尚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亚太区高级经济顾问/“一带一路”战略顾问郝博霖、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研究员朱源、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副总裁克雷格·汉森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管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律责任、哈比银行的环境保护具体实践、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者合作和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交通灯项目的设计框架、目标群体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分享了具体经验并提出了很多详实的建议。

在 “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规定和举措”环节,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主持了讨论。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首先针对绿色发展指南的设计、利益相关方的互动、具体项目领域的选择、项目分级的标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以及重点环境信息的披露等议题提出了建议。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马骏主任在发言中倡议银行业广泛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并发起区域协商机制,共同减少对高碳排放项目的贷款。随后,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Knut Alfsen、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环境专家 Henri de Branche、丝路基金法律总监曹晖、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副首代房伟权介绍了各自机构在绿色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投资项目,希望能对绿色发展指南项目贡献各自的智力和实践经验。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来自不同机构的参会代表围绕如何兼顾社会和人类发展需求、如何推动绿色供应链、如何增加指南的透明度等议题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南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在闭幕致辞中感谢与会者贡献的智慧和经验,并期待通过后续的交流机制与多利益相关方保持紧密沟通和合作,协力在2020年完成“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研究目标并出台相关成果。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由生态环境部和中外合作伙伴在第二届带路国际高峰论坛期间启动,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合作沟通平台。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尔任联盟联合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作为联合召集机构,牵头绿色金融与投资、绿色城市两项联盟专题伙伴关系。来自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挪威使馆、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兴业银行、巴基斯坦哈比银行等国内外相关机构代表约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