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首届世博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沪举行

据《劳动报》报道,你或许并不完全知晓,8年那场盛会对于上海的意义所在。昨日,以“创新、合作、发展———迈向未来的世博会”为主题的首届世博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召开,海内外专家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世博会发展趋势,并为中国借助世博会全面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新主张、新建议。作为嘉宾,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在发言中透露了许多当年的秘密,并指出正是世博会,有效推动了上海城市进步的步伐。

  如今,走在世博园区内,中华艺术宫依然是标志性建筑,而其前身“中国馆”更是被世人所熟知。那么,中国馆当年定址就是在世博南广场吗?吴志强表示,并非如此。事实上,在当初的规划设计中,中国馆始终的选址是在黄浦江边,直至打下第一根桩前才突然进行了更改。

  为何如此?吴志强指出,早在2008年时,上海为建设世博会就已经研发出了城市规划的虚拟现实系统,当时该系统可模拟园区百万人流的流动状态。此前,中国馆定址浦江之边,好处不言而喻,即是浦江上下游船的聚焦点,浦西又能在江面看到其倒影,可谓是绝佳的人工景点。然而,该系统的模拟运算指出,该位置无法分散超大客流的拥挤,为了安全考虑,在打桩前的最后一刻,中国馆被拍板决定移至南广场。

  “如今,这套虚拟现实系统已经完全运用在城市规划之中。以现实推算未来,我们已能做到。”吴志强表示,为何市民觉得城市改造日益合理,正是与该套系统的幕后功劳密不可分。

  “超前的规划思维,注定2010上海世博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吴志强还指出,上海世博会的规划,不是为了2010年,而是从2020年甚至2030年的城市目标进行制定。

  吴志强表示,2030年的上海应该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那时的上海应该是整个亚洲开会最密集的地方,应该有一个国际级的会展中心。“我们当时算了一下世界顶级的城市中国际级会展中心的面积都应该在60万平方米左右,当时上海零零散散加起来有40万平方米,于是20万平方米世博主题馆面积就定了下来,上海就此具备了国际顶级会展城市的条件。”  “世博会的路网规划也是超前的。”吴志强表示,这里没有一条路是重修的,包括所有的管道、管线,甚至连路牌都是当时的路牌,这在历届世博会上都是少有的。

  甚至上海随处可见的地铁线路,其实也与世博会的举行不无关联。在2004年时,吴志强和团队进行推算,确定如果要借助公共交通前往世博会,上海需要12条地铁。而当时,这个城市不过只有4条地铁线路。于是在6年中,上海完成了8条地铁线路的规划与建设,而这些本应在2030年才出现的地铁,借助世博给予的机遇提前到位,从而有效方便了市民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