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中国将大力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入市

来源:新华网



    6日,中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在改革开放窗口深圳率先启动,每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将获得政府最高12万元的补贴。此举凸显中国空前力度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的决心。


  今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拉开了中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的大幕。


  出席启动仪式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调动消费者积极性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动力。此次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按电池能量每千瓦时3000元给予补贴,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此外,试点城市也要安排一定资金给予支持,通过大力度的财政补贴,缩小新能源汽车和同类传统汽车的价格差距。


  根据6日深圳市出台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国家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深圳市政府将对双模电动车最高追加补贴3万元,对纯电动车最高追加补贴6万元。这些补贴与国家补贴一样,将直接补贴给车企,由车企在销售时降价返还给消费者。这意味着在深圳,车主最高可以享受12万元的购车补贴。

  
  以当地生产的售价16.98万元的比亚迪F3DM低碳版为例,扣除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消费者可以直接以8.98万元的价格买到此车。


  “我三个月前买了一辆比亚迪F3DM用于上下班代步,95%的时间都使用电动模式,如今已跑了5000多公里,上个月才用完了第一箱油。”率先“吃螃蟹”的深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林国军告诉记者,这款新能源汽车使他的行驶成本只有其他车辆的四分之一。


  高额的购车补贴让很多消费者怦然心动、跃跃欲试。“这样我可以买一辆电动车试试,反正才几万元,既时尚又实惠。”深圳市民黄爱民说。


  这种效果正是中国各级政府希望看到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的发展方向,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都把其作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在通过消费者购车补贴、政府采购、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力争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方面抢占先机。这些国家还相继确定,2015年前后进入“零排放”汽车的批量生产时代,比先前预计的时间提前整整10年。


  张少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现在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今年中央财政已安排4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由于拥有比亚迪、五洲龙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缘故,深圳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雄心勃勃。按照规划,到2012年底,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将力争累计达到2.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突破1%,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导城市。


  另外一些试点城市也不甘落后。“合肥市3年计划推广新能源车辆2.2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1.4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8000辆,计划建设充电站40座,充电桩1000个。”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说,合肥的目标是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在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做着各种准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充电接口、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国家标准,并将尽快发布实施。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加快市场化的进程中,中国也将鼓励汽车企业积极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新型商业推广模式。


  “目前政府的推动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拉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副主任马超英说,但这一补贴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汽车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够生产出性价比能够为消费者接受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任重而道远,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短期内束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不是“政策上的补贴力度”,而是产品本身的品质还没有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其次,电动车的配套设施建设也还没有完善,现在配套的设施刚刚开头,远远没达到商用的程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动车的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