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张力军答记者问:强化污染减排 改善环境质量

编者按

    3月10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四场专题记者会,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邀请了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出席记者会,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报特予摘录,以飨读者。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举行第四场专题记者会,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汪光焘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振华副主任,环境保护部张力军副部长。请他们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回答大家的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中国提出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请问这个目标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推进节能减排有哪些措施?“十二五”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考虑?
  张力军:我就“十二五”减排的一些考虑做点补充发言。因为今年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最后一年。刚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已经说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同时,今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一年。
  对于“十二五”污染减排,我们有以下4点初步考虑:第一,在污染减排指标领域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主要是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适当地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类。同时,要把农业污染包含在内。第二,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结构减排。也就是说,通过环境保护,通过污染减排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在政策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机制和长效机制。第四,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污染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新华社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张力军副部长,2009年我们国家煤炭消费总量达到了30.2亿吨,首次超过30亿吨。按道理说,污染物排放量应该随着煤炭消费量而增加,根据总理报告提出的,我们国家的二氧化硫及化学需氧量较2005年分别下降13.14%和9.66%,这个“一升一降”看起来有点矛盾,我想请问张副部长这个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力军: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国进入“十一五”的4年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各种物资的消耗,包括能源的消耗也确实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在这个形势下,国务院才提出要实行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这个减排指的不是万元GDP的强度减排,而是总量减排,所以这项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
  由于各地、各部门、相关企业都做了大量工作,污染减排还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个效果可以从环境质量的变化上得到印证。2009年,全国地表水759个国控断面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29%,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2005年下降24%。仅从这两个指标上看,我们的环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
  这个成绩的取得,我概括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以各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在组织上保证了节能减排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严格了污染减排的责任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省的减排进度,并且把减排考核的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以及企业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比如,山东省对没有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市县主管领导给予了行政记过以至于撤职的处分。再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治污不力的47位市县长进行了通报批评。这些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二,打组合拳,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技术等强有力的政策。
  刚才,解振华副主任已经讲了,在脱硫的燃煤机组中,给予每度电1.5分钱的电价优惠。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污水管网建设的给予“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对于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企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限批,并责令承担责任,给予必要的经济处分。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比如广东等省,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上海等地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支持企业,这些都调动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推动减排措施的落实。
  第三,真抓实干,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稳步推进。4年来,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680万吨,这两项都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的任务。也可以说,提前一年完成了淘汰和关闭的任务。水泥、炼钢、炼铁、炼焦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也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底,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460万吨,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的计划。全国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4.61亿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全国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十一五”计划建成运行14台(套),到去年底已建成并运行了120台(套)。同时还加强了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有85%的国控重点企业实现了自动在线监控,保证了治污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请问张力军副部长。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两项主要污染物下降,但是整体中国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的情况。因为在环保界和学术界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整体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您谈一下,环境保护部两年以来有哪些积极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见不到“环保风暴”了?还有一些意见认为,最近几年来环境保护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又开始抬头,您如何看待?

    张力军: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两个问题,实际上不止两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了两项主要污染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也已经明确对全国人民讲了,确实是在下降。但是在学术界也好,在环保界也好,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
  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这两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由于氮氧化物的增加使得二氧化硫削减后,对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从我们监测得到的酸雨类型则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这说明了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改善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所以,我在刚开始补充解振华副主任的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讲了,我们在研究“十二五”环保规划中,将要根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结果适当地增加我们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的种类。这样的话,可以使我国的环境质量真正全方位得到改善。这是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环境保护部是2008年3月组建的,环境保护部的组建确实强化了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同时,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也给环境保护部加强了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机构,给环境保护部增加了人员编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改善全国环境质量的决心。
  环境保护部成立两年以来,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环境保护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认为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原来的国家环保总局不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环境保护部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参与了国家宏观决策,并使得这种参与更加主动、有效。特别是前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环境保护部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从严控制“两高一资”的项目、产能过剩项目和重复建设项目,在保增长、调结构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增强了环境统一执法监督和综合管理的功能。围绕着污染减排、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巩固环保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污染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污染减排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三是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危害群众健康的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电子废物监管、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并且我们还改革了审批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可以说组建环境保护部以来,确实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您提到的这几年看不到“环保风暴”,是否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我可以说,环境保护工作不是靠一两个“风暴”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几年来,环境保护秉承向人民群众公开信息的原则,所有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环境质量,我们都在网上进行全方位的公布。
  记者朋友们可以到我们环境保护部的网站上看,113个重点城市每天的环境质量,我国七大流域的每个流域国控断面水环境监测情况,网上都进行了公布。水环境质量是每周更新一次,把每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都向社会公布。
  我们自觉地接受广大群众、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在一些方针政策上,国务院都已经明确了,像区域限批,我们在总量控制中,对考核没有达到计划进度要求的地方和企业集团,也都继续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限批。
  去年,我们还对华能和华电两个集团,原因是这两个集团在水电开发上未批先建,实行了集团限批。由于钢铁未批先建的问题,对山东省钢铁行业也实行了限批。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还在继续努力。当然,信息公开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请问张力军副部长,俄罗斯和中国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合作?比如碳排放配额方面的合作会不会有?
  张力军:俄罗斯和中国的环保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在俄罗斯自然资源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环境保护部之间,有一个合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年都会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环境领域的合作问题。合作最多的是松花江流域水质改善问题,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两国共同对松花江联合监测,以及松花江污染事故的通报制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关于两国之间的碳排放问题,我想请解振华副主任来回答。
  工人日报记者:我想请问张力军副部长一个问题。在我们最近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在谈到节能减排工作遇到的困难时,都纷纷呼吁说我们应该制定更多的新政策来进行推进或者解决。我想请问,您认为我们现有的这些节能减排政策是多还是少?目前这些政策是否存在着落实难、执行难的情况?
  张力军:关于节能减排是不是还要新出台一些政策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在国务院出台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已经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明确了各项政策。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按照这些措施和要求认真地抓好落实。我想也包括国家发改委,在节能减排上可能在近期不会再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汪光焘主任委员就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振华副主任就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在本次记者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