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协议草案太“草” 减排谈判太“吵”
来源:武汉晚报 2009-12-15

一份协议草案11日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呈交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可能将成为未来一周各方讨论的基础。草案文本之简,仅区区6页;草案蓝图之远,放眼至2050年;草案措辞之含糊,根本未涉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具体额度。

围绕这份草案的新一轮讨论与谈判势必将再次激烈。

草案11日仅提供与会各国代表团参阅,没有交由媒体公开。

美联社报道,草案文本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主席扎米特?丘塔亚尔起草,是眼下大会正在讨论的180页文本的“蒸馏版本”,而且在关键分歧议题上确实有“模糊化”之嫌??

草案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很快”就将达到峰值;

草案为全球2050年与1990年相比的总减排量比例设定3个选项,分别是50%、80%和90%;

草案支持自2010年起进入为期3年的“快速启动”援助方案,协助发展中国家面对气候变化问题。

草案在某些关键议题上模糊处理,可以说是留出谈判空间,也可以说是埋下了争论的种子。

这份看似“兼顾各方利益”的草案一出,在数小时内“惊人地”引起各方评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说:“现在该是将眼光放得更远的时候了。”所谓眼光更远,是指将原先减排目标设定年份由2020年放宽至2050年。

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设定远期减排目标的同时,仅给出了短期承诺方案。

“这份草案有什么用?”非洲国家首席谈判代表卡迈勒?杰穆艾11日说,“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动用了1.4万亿美元的资金,如今他们为气候变化只拿出100亿美元的基金!”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则说,草案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要求“太软”,美国没有看出对任何有助于消除分歧的缓解迹象。

而日本代表则坚持,如果《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对美国和中国减排设定目标,日本将放弃先前作出的到2020年减排25%的承诺。

这份官方草案一经传阅,已惹起满场风雨。路透社评价,从草案文本到最终文本,过程注定会“非常非常艰难”。

欧盟“绿色牌”的背后是什么?

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11日在布鲁塞尔闭幕。此次首脑会议主打“绿色牌”。其一,欧盟决定在2010年至2012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援助资金,并承诺只要其他发达国家做出相应承诺,就将欧盟的减排目标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提高到减排30%。其二,讨论了未来10年欧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目标是将欧盟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及更加“绿色”的经济体。

欧盟高调打“绿色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欧盟想抢占国际舆论“制高点”,大有“虚晃一枪”的架势。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仅仅提供未来3年杯水车薪的资金援助根本无助于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突破。更何况,欧盟的援助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即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公布的减排目标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数量指标。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欧盟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除了考虑自身的发展以外,另一层更深的心机在于,通过引诱发展中国家减排使它们自动套上“紧箍咒”,开放“碳权市场”,引进“清洁型发电站”、“绿色家电”、“环保汽车”等欧盟控制的下一代技术,从而达到垄断市场、把持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的目的。

由于欧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对商品的环境标准高,因而也是“绿色贸易壁垒”做得最巧妙的经济体之一。

欧盟发布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以及专门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等一些相关法规,都令许多发展中国家付出了沉重代价。

舆论认为,随着经济危机后续效应的发酵,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抬头,而“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欧盟的首选。综合新华社电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火药味”渐浓,媒体也持续关注中美两国的“单挑”。1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点名批评”美国气候谈判特使Tod Stern拒绝为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的说法“极为缺乏常识”。何亚非的表态引发关注,有美国媒体称,中美两国爆发“外交争吵”。

2009年12月11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贝拉会议中心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主张及举措。

针对气候变化领域所谓“中美共治”的提法,何亚非指出,气候变化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他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分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和非附件一国家,责任和义务有本质区别。将中美两国相提并论,没有法律基础,也不符合事实。”中方“点名批评”美方谈判代表的表态最受关注。何亚非说,美谈判代表Tod Stern称中国没有资格获得美方资金支持,既“缺乏常识”,也不符合奥巴马访华时期间两国达成的《中美联合声明》精神。

中方此次表态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中美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又一次“单挑”。《今日美国》说,这一评论开启了“中美两大阵营的外交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