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于3月19日―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20日举行的午餐会上,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向参会嘉宾发表了演讲。演讲全文实录如下:
尊敬的王梦奎主任、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参加“中国发展论坛2006年年会”。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深感荣幸,下面我就中国科技事业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思路,作一些具体的介绍。
未来社会将是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突出的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在日益加快科技进步的推动下,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越发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以知识支持社会逐步推进,这将引发人类活动社会和社会组织形态深刻的变革。
二是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这将使国家间在市场、资源、要素等方面更加相互依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也是其中重要的力量。
三是追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各个国家都在谋划并选择了以创新求发展的战略,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国务院在两年前,开始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于今年初颁布实施,这是影响未来中国科技走向的纲领性文件。今年1月9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规划纲要》,动员全社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科技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根据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部署。
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的位置,下决心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重大瓶颈问题。
二是抓住未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的机遇,把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知识的力度。
四是以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技术装备,新一代绿色制造的流程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创新能力。
五是加紧超前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在我们制订这些发展方向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几条主要任务。
第一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部署“十一五”科技的任务。重点是大幅度增加农业、卫生、健康等社会公益领域的投入,加强对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技术开发的投入。同时,在继续支持项目的同时,着力加大对各级科技队伍和科研基地的支持。
第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今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大家知道,中国在目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加强,中国的企业研发投入只占它的营业额0.78%,在世界上是一个很低的水平。同时,中国只有大约25%企业有研发机构,因此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中国实施技术创新的方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要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规划纲要》围绕国家目标筛选出16个重大科技产品、关键技术、重大课程作为重大的专项,这体现了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的指导,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促进我们在一些重大战略性领域的发展。
第四我们要造就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中国当前有科技人力资源的总数已经达到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达到109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未来自主创新的最可宝贵的,也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最重要一支队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今后坚定不移的方针。同时,我们充分关注要引进全球的人才来参与中国的创新。无论国籍、肤色,要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参与中国科技创新的事业。
第五在更高层次上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近年来,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机构和创新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未来发展中,为国家加强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提出坚持自主创新是建立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战略思想基础之上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我们还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已经积极参与了包括全球对立观测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以及将要加入的因特尔计划,我们将积极的进一步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
我们今后将进一步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而且也是自身利益的迫切需要。我们相信如果没有可靠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自主创新将成为一句空话。
中国现在正在为全面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是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广泛参与的伟大工程,让我们共同携手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加财富,依靠科技创新来造福人民,共同开创繁荣进步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提问:徐部长,我在参加国家中长期规划时,你是我的领导,今天你是我们DRC请来的重要嘉宾,感谢您做了很精彩严谨的报告。我知道您十分关注,也倡导我们自主创新,科技部也一项支持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在中国的全面启动,我想听听徐部长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徐冠华:我想您问到了很多产业界都感兴趣的话题,科学技术部高度关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我们也对第三代移动通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分析和调查,我们的结论是:在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必要的,而且将会对中国的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支持了TD-SCDMA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新的成绩。我们希望TD-SCDMA在新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实验在市场化道路上,能够走出新的一步,同样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创新都是在竞争中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CDMA2000和WCDMA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
提问:......
徐冠华:我很感谢您作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所做的很多非常精彩的论述,我同意您的意见。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在当前技术创新方面的状况是不能够令人满意,而且这是中国未来是否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也同意您的观点,政府在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方面啊,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里面首先要体现我们制订税收的鼓励政策,这已经证明在各个国家都是有效的办法。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在金融、政府采购和其他方法也要制定和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鼓励企业成为主体的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研究,并且也要在适时的时候出台细则,将它公布于世。我想特别强调,政府高度关注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因为这是未来的大企业摇篮,也是中国承担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当前中国的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态势,但是业面临着一些尖锐的问题。特别是政府引导和鼓励市场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力度。今天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我希望很多的企业家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咨询和服务。
提问: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中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一个大的研发中心,他们的装备比较好,人员素质也比较高,投资也比较大,但是我们有一些人认为这些跨国公司挖走了中国的人才,他们创新的成果,申请的专利也成为外国公司所有,我认为这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对中国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是积极的因素,甚至是负面因素。你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如何面对这些跨国公司的研发,能不能可以把他们纳入中国的自主研发的体系?
徐冠华:我不同意这位先生的提法,我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是中国创新体系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将促进中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封闭的观点是不对的,是有局限性,我相信这些企业的研发机构会对中国创新做出贡献。
提问:徐部长,近几年科学技术发明,特别是专利技术的发明,我看了一个数字,去年增长47%,大概是在世界上是NO.1,我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加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徐冠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很多的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促进这些成果尽量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关键是在于我们必须建立以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认识到单纯的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做面向市场的研究,有其局限性,特别是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强调产学研结合,这样一方面我们坚持研究开发的市场导向;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在中国现实存在的,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成为一个优势的组合。我想在中国西部地区也存在着很多科学技术的成果,政府的任务不是自己去办一些高端企业,而是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也就是说,要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设施和制订能够有利于这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计划,这些对西部来讲,同样也是最重要的。
提问: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这会不会给中国的政策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国政府方面应该如何应对这方面的问题。
徐冠华:我今天想在这里强调的一点,中国在治理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的基点是在于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或者你说的私有企业要执行同等的政策,而不是不同等的政策。这是我们制订政策的基点,可能有一些人注意到,我在这方面已经落实一批具体的措施,来解决过去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认真解决这方面所有政策问题,因为我们的方向已经确定下来,是不能够改变的。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