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兼并收购中的效率与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国际化经营之路不平坦和结构失衡状况仍然非常突出是我国大企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逾越的四道屏障。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出版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6)》中了解到的。
世界经济论坛连续两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以反映企业生产率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商业竞争力指数衡量,中国在2004年排在第47位,2005年反而下降到了第57位。导致我国现阶段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最重要因素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不足、申请专利层次太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欠巩固。
兼并收购中的效率与风险是我国大企业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资本支配能力还需提高。目前,中国企业500强的1元权益资本大约支配6元的货币资本,而2006世界企业500强的1元权益资本却能够支配8元的货币资本。而且深层的分析还发现,中国企业500强的这个数字还存在着“虚高”的成分。因为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大部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近年来在国家培育国际性大企业的旗帜下,这些企业大都得到了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倾斜,这必将推高这些大企业的资本支配能力指标,使之最后表现出的资本支配能力比之于企业本身的实际资本支配能力要高。
资本扩张中的风险很高。资本运作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资本运作可以借助其杠杆效果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然而,过度的资本运作却可能使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在这方面,德隆和格林柯尔的轰然倒塌又为企业管理风险增添了新的案例。
外资并购带来风险不容忽视。据了解,一些跨国公司或基金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外商在华经营独资化趋势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进入国际市场较早的中国家用电器在美国、欧洲市场都遭遇了反倾销调查与课税。中国的服装、鞋类、打火机在欧美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在日本、韩国市场都遭遇到了反倾销调查。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这类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往往对中国不利。
屡遭反倾销困扰、海外欠款触目惊心,再加上海外并购屡屡受挫造成我国股票大企业发展中的第三道障碍:国际化经营之路不平坦。
此外,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仍然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国行业集中度偏低,我国制造业总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2006年只有宝钢集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3家进入世界500强;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整体上看,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总量不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不发达,传统服务业所遵循的标准较低,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产业结构中的“重化工化”特征突出;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企业的“贴牌生产”,使外国人拿走了9 2%的利润,而自己最多拿到8%。雍育慧
来源: 产经网-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