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是旨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一周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认为,在议定书的框架下,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年来,全球碳市场已经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一种新的商品在国际资本市场流通,各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完成全球共同减排的长远目标。与此同时,2012年以后的《京都议定书》谈判正在进行,《京都议定书》的全球减排模式将在未来时间内成为全球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是《京都议定书》中核心的三种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在该机制下,具有法定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额,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时通过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清洁发展的资金或者技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通常较发达国家低廉,所以吸引了发达国家。一些投资者也看准机会,低价收购排放额,以期在市场价格高昂时售出。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和正在受理的CDM项目共计21个,其中18个是已经被批准的。另外,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出具不反对意见函的项目有11个。 据悉,目前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政府纷纷派出代表团到中国洽谈项目。欧洲各大银行、基金和私人也蜂拥而至。据有关方面人士估计,未来全球一半的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将在中国。 在过去一年中,由国务院发布的《清洁发展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已经成为正式法规。绿色和平认为,这标志着有关政策的明晰,将给国内企业和国际买家更稳定的回报承诺。 绿色和平认为,CDM项目的良好势头证明,在解决类似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问题上,创新性思维至关重要。未来,“环境”作为全球的一种稀缺资源,将在有关国际法的框架下得以进入市场运作,从而开创现代文明的一个新纪元。 | 来源:中国工程咨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