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高梁谈循环经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循环经济?我国循环经济面临的障碍因素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采取系统的推进措施?

  12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的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产业经济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的演讲,引起与会专家们的共鸣。

  循环经济是什么?

  循环经济,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各行各界都在提倡循环经济。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高梁认为,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观念,也是正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它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通过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

  循环经济体现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对传统的高消耗工业发展模式的扬弃。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调整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路线,必将威胁人类的未来生存。

  循环经济实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传统经济以“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为主要特征,循环经济则致力于组织“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反馈式流程。

  循环经济应贯穿在生产、消费、回收等各主要环节。推进循环经济,要从企业、区域、社会等层面进行。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及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社会层面:推行“可持续消费”理念,推进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提倡节约型消费模式,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人多资源紧张”的国情向小康社会提出挑战

  我国已迈进人均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多资源紧张”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没有条件照搬西方的“高消耗高浪费”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中国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何方?高梁认为: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重要矿产、能源、水、土地等基本经济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资源禀赋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由于资源供需缺口增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已占需求量的45%%,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10种有色金属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的比重达43.8%%。

  ???资源利用低效浪费,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资源总体产出率低,在主要工业行业,单位产量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0%%左右,单位GDP水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资源的不经济使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如果未来15年我们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方式和利用效率上没有大的进步,中国将成为对全球环境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发达国家设置了各种类型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研制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我国已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跨越绿色壁垒的当务之急。

  上述问题,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来严重危机,对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对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也造成极大隐患。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缓解资源制约,保证2020年翻两番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提高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增长的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四大障碍因素

  高梁指出,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障碍因素主要是:

  1.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部门、地方和企业多数还是片面地把GDP作为主要的指标,缺乏资源环境忧患意识,还没有接受从源头抓起、在全过程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思想。

  2.政策引导力度不够。目前的价格结构和激励机制,还不足以使循环经济在市场条件下有效推行。如监测手段和监管力度不足,污染排放很难控制;由于再生资源成本往往高于使用现成的资源,使物资回收再生利用领域步履艰难。

  3.缺乏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工业装备水平低,管理和技术较落后。

  4.有关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尚未完整配套,一些法律可操作性差。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和核算体系不健全;政府机构职责分工有待完善;相应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也需要大力加强。

  八大措施引领中国迈开绿色的脚步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从规划和政策入手,全社会参与推动。

  高梁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系统性工程,是持久的追求经济进步的行动。

  在矿产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统筹规划,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延长矿山寿命,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在生产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工作,实行能量梯级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机械制造业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推动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和各种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节:要推进废钢铁、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各类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

  在消费环节:要提倡绿色消费,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健康的消费方式,抵制过度包装,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在以下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推进措施。

  一是促进观念的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加强政府各级干部和全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认识。

  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将制定循环经济法及相关法规。

  三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作为重要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也将纳入有关循环经济的指标。

  四是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运用价格、税费等杠杆,以及政府采购方式,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五是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产业及对人民健康有害的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编制国土整治综合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

  六是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七是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在“十一五”时期,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

  八是加强领导,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管理机制。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理论界和广大群众公众共同努力,从指导思想和公共意识、法制环境、市场机制、政府引导、科技发展,典型示范与推广等等多方面推进,进而在我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经济、生态自然、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的循环社会。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