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四个第一”铸就大型环保工程?西气东输工程

   11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工作验收。验收组认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不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由2.2%提高到3%以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在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创造的“四个第一”,对目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验收组认为,中国石油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第一次系统地开展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评价及其科学研究工作,在施工期全面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并基于工程建设开展系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研究,为中国石油创建了系统而宝贵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填补了国际线性工程生态恢复技术标准的空白。第一次将管道铺设后生态恢复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加以考虑、控制和建设。第一次将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系统地纳入环境管理范畴,赋予环境管理更加广泛的意义,并首次将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的编制纳入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中,形成的方案贯穿工程建设全部环境保护管理活动当中。第一次将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控制和管道安全联系起来,首次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概念引入工程建设中。

    在穿越新疆阿尔金山濒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过程中,按照原设计路线,管线需要穿越该保护区缓冲区100公里,管道长度200公里。为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野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科学考察论证,中国石油决定将需要穿越保护区的200公里管道向北平移,管线总长由此增加15公里,增加投资近2亿元。管线12次穿越古长城,中国石油采用国际先进的顶管技术,没有对这一历史遗迹造成任何影响。

    从西气东输工程环境评价、设计、施工到竣工生产的全过程,中国石油不但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制度与体系,采用科学方法全程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监理,而且拿出工程建设总投资的3.6%用于环境保护,实现了在建设能源管道的同时把西气东输管道建设成为绿色管道、人文管道、和谐管道的目标。自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以来,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没有发生一起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和社会投诉事件。


 

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