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气候变化成为第三个世界级优先议题


    “气候变化成为第三个世界级优先议题”,清华大学核能和新能源研究院吴宗鑫教授在2005年11月3-4日召开的第四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主题特邀报告“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中透露。
    
    吴宗鑫教授用跨越千年的历史数据说明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情。他说:“20世纪是过去1000年中最温暖的100年”,干旱、暴雨、强风、高温、森林火灾、水灾、沙尘暴、沙漠化等极端气候事件加剧。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性事件有: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签署气候变化公约。

    ??1994年,气候变化公约正式生效。

    ??1997年,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谈判。

    ??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2004年1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00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约700名世界经济界领导人通过投票,在四十几项世界级议程中选出六项优先议题,气候变化位居第三。这六项优先议题的排序如下:
    
    1、 贫困

    2、 公平

    3、 气候变化

    4、 教育

    5、 中东问题

    6、 全球治理
    
    吴教授总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为:共同努力,特别是发达国家做出努力,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使得人类的生态环境能够缓慢适应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就人类目前的发展阶段和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如何在这一有限的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全球公平和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如何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突破地球生存空间和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实现人类福利的提高。目前,已有10多种碳排放全分配的方法,如人均原则、效率原则、混合原则、紧缩与趋同、巴西案文基于有效排放的方法、美国基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替代方案。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

    ??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

    ??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认真履行在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
    
    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2030年后有可能成为第一排放大国,中国碳排放强度很高。中国碳排放强度高的原因包括低附加价值的产品比重大、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比重大、能源利用技术效率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等。这对于我们的对外谈判和履约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我国又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利用。
    
    中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采取低能耗强度和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而且农业、水资源、沿海地区发展应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2001年马拉喀什会议以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历次缔约方会议上稳步地推进了自己关于未来气候变化的战略构想。这些构想有:
    
    ??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采取对付气候变化的行动;

    ??必须重视技术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作用,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转让和合作方面取得实效;

    ??必须同等强调适应性,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适应性活动;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采取行动。


来源: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