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广州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 点亮10万家庭



    李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造福市民,其外观还颇有特色。(黄亦民 摄)

    昨天是广州市环卫局举行的“环卫公众开放日”。广州市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从此告别单一填埋方式,走向以焚烧发电为主的资源化利用道路。200多名市民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见证人。

    二期工程将成为世界最大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是今年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25亿元。此次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垃圾1040吨,占目前日产生活垃圾量的约1/7;该厂年发电1.3亿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广州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根据《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将于2007至2008年建成投产。届时,该发电厂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10年前,广州还将在大田山建设一座日处理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届时广州老八区每天产生的约9000吨生活垃圾中的2/3将实现资源化利用。

    广州市市容环卫局局长吕志毅表示,此次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入运行将大大缓解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作业压力,标志着广州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和处理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厂区无烟无臭酷似会展中心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200多名参观市民来到位于白云区龙归镇永兴村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厂区参观。只见绿树环抱中伫立着一座弧线型的厂房,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记者还以为到了琶洲会展中心。

    走进大厅,一台液晶显示器引起记者好奇。据工作人员介绍,上面显示的是垃圾焚烧后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数据。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环保技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标准远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与欧洲同类型垃圾焚烧厂水平相当,而运行的实时监测结果还远小于这个标准。据称,维也纳、巴黎等一些欧洲城市把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了城市中心区域,有些还成了城市一大景观。

    垃圾发电过程就像人吃饭

    在发电厂的中央控制室内,2名工作人员坐在玻璃窗前摇晃手柄,就像在打游戏。只见工作人员手柄一转,一个巨大的爪子从玻璃窗前缓缓经过,下降到几十米深的垃圾坑里。接着工作人员再转一下手柄,大爪子抓起一把垃圾,徐徐提起,送进熊熊燃烧的焚烧炉中。

    工作人员把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比喻成“人吃饭”,垃圾由密封垃圾车运送到主厂房的垃圾卸料大厅后,先倾卸至一个容积1万多立方米的“大碗”内贮存5~7天,待垃圾中的水分和渗滤液爽干后,再用2只“大手”将垃圾送入焚烧炉的“大嘴”,一个“大手”一次就可抓起8立方米垃圾,整个过程可在中央控制室内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控制。为防止垃圾臭气外溢,垃圾贮存坑完全密封,坑内的空气被风机抽入焚烧炉内助燃。

    被焚烧炉“吃”进肚子的垃圾在炉排上经干燥、着火、燃烧、燃烬四个阶段,在高达850~1200℃的高温中变成炉渣排出,好像食物在肠胃中的消化过程。1000吨的垃圾经焚烧炉“消化”后产生的炉渣不过200吨,体积减小90%以上,可用于铺路和建筑材料,炉渣中的废钢铁可送钢厂回收。

    焚烧发电也无需多付垃圾费

    吕志毅表示,垃圾焚烧每年能发电1.3亿度,除维持工厂基本需要外,绝大部分将送入南方电网供广州市生产生活用电。针对市民是否为此要多付垃圾处理费的问题,吕志毅表示,垃圾发电所得的资金将供给电厂各项运营费用,根据测算两者基本持平,市民不需要出1分钱。

    垃圾焚烧发电三部曲

    1、倾卸贮存

    垃圾车把垃圾倾卸到贮存坑里放置干爽。

    2、抓斗送料

    工人在控制室操纵抓斗把垃圾送进焚烧炉。

    3、焚烧发电

    一名中学生透过小窗观看垃圾在千度以上的炉中被焚烧用来发电的情景。(李鹤鸣 徐桂林 蒋明 王敬华)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