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电厂脱硫产业链条能否承受未来市场之重



    不容乐观的脱硫形势

    “今年很难实现‘十五’计划所要求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大气和噪声污染控制处处长汪键并不掩饰其工作的难度。

    记者手头的资料显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200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控制在1053.2万吨以内。2000年“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16.4万吨,其中火电厂排放637万吨。当时的估计是,到200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产生量将达到1410万吨。然而,近年来电力建设的火爆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剧增却是始料未及,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去年“两控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达到2255万吨,其中大部分是电厂的“贡献”。拿二氧化硫排放量据全国之首的山东省来说,按照“十五”计划,其2005年排放量指标是93万吨,记者从山东省环保局了解到,仅该省火电行业去年就排放了89.5万吨二氧化硫。

    汪键介绍,“十五”期间国家安排了279个二氧化硫减排重点项目,其中老电厂脱硫项目137个,但是直到去年年底还有46个电厂脱硫项目迟迟不动,遭到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到目前为止,这46个项目都完成了可研报告,今年都要开工。所以,十五计划要求的137个电厂脱硫项目都能实现。”汪键表示,“十五”期间具备脱硫条件的电厂有2000多个,除了137个重点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监管之外,其他都归各省市。“五大发电集团动作非常大,华电集团还专门成立了环保部,今后几年计划增加脱硫投入将成倍增加。”汪键透露,目前山东、浙江都在加大治理的力度,北京市和上海市还要在2006年实现电厂100%脱硫。

    充满矛盾的市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信息,到2004年底,全国约有2000万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设施投运或建成,约3000多万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设施正在施工建设。预计在未来十年内,约有3亿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装置投运和建设。汪键解释,这个数据中新建机组大约2亿多元,要进行脱硫改造的老机组要超过8000万千瓦。即使按照每千瓦200元的造价计算,未来十年电厂脱硫市场规模也要达到600亿元。不过,这个看起来辉煌的市场落到现实中却有些变了味道,电厂脱硫产业的第一个环节就矛盾重重。

    由于安装脱硫设施一次投入高,许多电厂对此没有积极性,有的甚至宁可接受罚款。对此,国家从2005年7月1日起,将二氧化硫的排污费从每当量0.4元上调到每当量0.6元,而对脱硫机组则采取了上网电价优惠、降低脱硫机组排污费等激励措施。汪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一台60万千瓦的脱硫机组而言,所发每一度电电价提高1.5分,排污费折合每度电减0.4分,这两项都计入成本,如果按机组每天工作20小时计算,只是政策性优惠一天就达到22万元。“相当于脱硫设施停一天就有22万元的收益,所以有的电厂偷偷停。不过这种优惠只是针对新建机组,老机组享受不到。所以,新建机组都愿意上脱硫,老机组却不愿意。”汪键苦笑:“对这些电厂一次性罚款最多20万元,也不能天天去罚啊!再加上现在环保执法环境差,地方保护也很严重,许多淘汰的小机组也还在运行。”
 
    扭曲的产业链条

    处于电厂脱硫产业链条上游的设计、制造企业几乎都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怪圈”:订单接得不少,可是利润却在一点点摊薄,就连行业龙头凯迪电力盈利能力水平也在低谷徘徊。该公司市场部人士道出其中原由:“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猛涨,另一方面低价竞争。一个项目招标,一群公司都去相互压价。业主当然选报价低的,最后的价格都到了做一单赔一单的地步,中标的公司往往偷工减料,这质量能好的了吗?”

    由于都对电厂脱硫市场看好,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猛增至目前的200家左右。有些企业投机心理严重,引进国外的技术就去低价承揽工程,搅得行业里乌烟瘴气,引发一连串反应: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许多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也加剧了电厂对国产设备不看好宁可高价进口的倾向,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受挫。一场混战下来国外公司倒成了惟一的赢家。国电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朱法华担忧,现在行业内技术盲目、重复引进现象严重,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外脱硫公司的技术在国内可以卖给9、10家企业,除了获得几十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之外,国外公司还要从技术受让方承接的工程中提成。朱法华感慨:“这种事情现在没有人管哪!”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脱硫工艺是60万千瓦机组,但国内不具备60万千瓦脱硫技术。朱法华介绍,实际上,国内已经实现了从5万千瓦机组脱硫到30万千瓦机组脱硫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即便一些核心关键部件如喷嘴“也可以不进口,不过使用寿命要比国外的短些”。之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承接的太原第一热电厂30万千瓦机组脱硫工程自主化率就达100%。即使如此,许多脱硫企业还是抱怨许多电厂还是不肯用国产技术设备。

    今年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历数了电厂脱硫产业存在的诸种问题,承认国家对市场监管还未及时有效跟进,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供方市场存在着脱硫技术的重复、盲目引进,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招标中无序、低价竞争,质量管理环节薄弱等问题;需方市场存在着工艺选择的盲目性,单纯地以低价位选取中标单位,重前期招标,轻建造管理。很显然,如此扭曲的产业链条无法承受未来巨大的脱硫市场。

    实际上,早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曾发布过《火电厂烟气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国产化要点》,其中的目标已经实现。这次《意见》一如既往地支持一批烟气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示范项目,致力于提升我国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率。中国银河证券研究员郑锦斐认为,《意见》只是一个信号,国内脱硫产业正酝酿着一次大洗牌,这也是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环境的一个必经过程。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