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绿色发展已成我国皮革工业惟一选择

    记者近日了解到,近几年我国生皮进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去年我国进口生皮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来自海关的消息,今年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口生皮共2.8万吨。其中加工贸易项下进口生皮所占比重近八成,有2.2万吨之多,同期增长比率达到51%%。据介绍,世界皮革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皮革大国。国家环保总局权威人士在谈到我国皮革业未来发展道路时表示,如果不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如果不实施跨越式绿色发展,我国皮革业必将付出天文数字的代价。 

    清洁化生产消化环境成本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这是世界大势所迫。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 

    在谈到生皮进口激增时,潘岳说,发达国家开始向我国大批转移重污染工业,我们引进的项目虽然比从前有进步,但在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差距反倒越拉越大,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如果不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如果不实施跨越式绿色发展,我国必将付出天文数字的代价。他表示,我们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绿色发展是中国皮革企业最为迫切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制革业排放的废水已达到每年7000万吨。一张数百元的生皮制成鞋里皮的利润仅十几元,国内部分加工企业能拿到手的加工费甚至不足10元。微薄的利润背后,却是巨大的环境成本。 

    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生皮加工产业向我国转移,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现在已经转移得差不多了。我国皮革业也并没有被动地接受这种转移。近两年皮革污染治理效果非常突出,很多不规范的小厂被关闭。而1992年联合国对治污的援助项目也带动了皮革污染的治理。他说,为使我国皮革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清洁化制革的工程研究,尽快实现制革工业清洁化生产。据介绍,世界皮革工业的重心一直在欧洲和北美,尤以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制革技术最为著名。在制革工艺技术方面,国外在专用机器设备及其配套工艺的研制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清洁化制革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已有很多研究成果。 

    该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皮革协会正在积极争取取消生皮进口中蓝湿皮进口的关税,因为目前生皮进口产生的污染约70%%是蓝湿皮以外的生皮造成的。大量进口蓝湿皮,将有效遏制皮革加工的污染。 

    皮革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在全球皮革业的上升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也提到了皮革业的议事日程上。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淑华曾指出,本世纪,我国将迎来皮革业发展的“黄金季节”,而现在摆在我国皮革行业面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快完成从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的转变,使数量主导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这样才能把握好这个“黄金季节”。 

    专家指出,要想从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我国皮革业必须在加工品质和设计创意上有所突破。 

    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专家告诉记者,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国皮革业也一直有所突破。现在服装、鞋面的制革水平已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而汽车坐垫革和沙发革因技术含量高,越来越受到生产商的重视。除了技术创新,增加品牌含金量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西北轻工学院常新华教授指出,皮革业是高污染行业,中国皮革业在新世纪中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解决其生产过程中和最终的污染问题。很多企业,包括皮革企业依靠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是十分有限的,真正能带来丰厚利润的是品牌效应。有了品牌就可以走向世界,就有市场,有丰厚的利润。有了品牌没有技术可以买技术,品牌不仅是宣传,从内容上讲是要有技术含量,应当树立大品牌战略。因此,从“加工中心”转变为“技术中心”和“品牌中心”,将成为我国皮革业所面临的重中之重。


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