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上海“3分钱策略”巧治“白色污染”

  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记者陆文军)原先影响市容、污染环境、叫人头疼的“白色污染”,如今在上海成了能创造经济价值的香饽饽。先前漂浮在黄浦江上、遗弃在铁路两旁、散落在大街小巷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如今已经难觅踪影。

  这种改变有赖于上海从2000年施 行的“3分钱策略”。据介绍,上海自2000年国庆节起颁布实施《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按每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其中,1分钱支付给回收者的劳务费,其他作为运输、管理和处置的补贴。

  经济利益有效激励了回收的积极性,但合理处置才是防止“二次污染”的根本。上海一次性塑料饭盒从生产、回收到再利用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链,回收来的饭盒被送到位于昆山和上海普陀区的两家再生利用工厂。“白色污染”变成了紧俏的资源,由废弃饭盒加工成的再生塑料粒子,可制成建材、塑料外壳、鞋跟、文具等,产品供不应求。再生塑料粒子的身价也从每吨800元,飙升至每吨5000元。5年来,上海已累计回收一次性塑料饭盒9亿只,共计5785吨,制成再生塑料粒子2892.5吨。“3分钱”不但解决了市容顽症,还开掘了新产业。

  另据报道,一种学名叫聚乳酸的玉米塑料经过8年研发、1年产业化放大,终于在上海走出了大学实验室,进入了工业化试生产。专家介绍,这种低成本、能降解的生物环保材料可取代化工塑料,用这种新材料制成马夹袋、饭盒、一次性餐具等,将不存在 “白色污染”问题。

  上海市容环卫局废弃物管理处的一位人士透露,上海目前一次性饭盒回收率已超过70%,随着新的替代产品的出现和回收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上海彻底告别“白色污染”指日可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