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燕山石化自动化仓库及5G智能装车场景应用项目——5G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建成投用,开辟了石化物流仓储新纪元。
燕山石化5G智能化立体产品库,是燕山石化5G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项目的重要子项目,是对传统仓储和装车模式的革新,更是燕山石化转型升级、智能发展的生动实践。项目于2023年3月启动建设,历经10个月的施工调试,实现了产品包装、出入库、装车全业务链条自动化运行、智能化调度,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风险的同时,推动了智能出厂、MES、ERP等业务系统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燕山石化5G智能化立体产品库的前身是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库,经过近10个月的全方位改造,这座传统的石化产品库实现了华丽转身,改造项目包括建设2496个双层横梁组合式立体货位,安装5套双深位堆垛机、1套输送机、2套背负辊道移动机器人、1套空托盘回收系统、7套自动驾驶叉车及自动装车系统,以及5G基础设施配套软硬件设施等。这座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系统内首屈一指的5G智能化立体产品库是如何建成的呢?记者带您深入现场解开这个谜。
出实招 施工、生产“双安全”
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是在生产装置不停产以及产品包装线不停运的情况下同步进行,加之施工作业需要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纵横的钢管布满整个包装厂房,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与产品包装线“双安全”,成品车间建立了施工现场人车分流警戒区,安装设置“区域围挡、人员专属通道”,实行交叉错峰施工的方案,实现了施工人员、产品入库与出库叉车运行无交集,确保了改造施工与生产装置安全平稳生产。
改造现场施工作业点多、作业种类多、交叉作业多,且施工时间长,给现场监护施工带来了难度。面对现场施工监护人员少的情况,成品车间抽调班组党员骨干参加施工现场监护,让经验丰富的朱昆江和李炜承担起监护带班的任务,带领班组人员承担起施工监护任务,确保现场施工稳步推进。
成品车间负责人积极靠前指挥,严格执行直接作业环节现场施工带班制度,建立了自下而上的直接作业环节“3+1”监管机制,即施工单位自查、监护人员检查、技术人员监查以及车间负责人抽查;通过层层检查、把关,确保了施工现场作业安全有序推进、施工过程安全规范,施工质量受控。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成品车间累计开具特级、一级、二级和吊装等各类作业票7000余张,安全监察大队和环保监察大队多次到现场检查,成品车间保持了连续45个月安全环保挂绿牌的良好成绩。
保进度 领导、员工“齐上阵”
5月27日晚上8点,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施工现场依然灯火通明。改造施工进入关键期,受施工人员紧张、施工材料不能及时到场和包装线同步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工期出现滞后。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不受影响,最大程度降低白天施工与包装线交叉运行带来的安全风险,成品车间和施工单位积极协商,制定了夜间通宵施工的方案。
6月份,正式执行夜间通宵施工,两家施工单位交替施工,增加了属地单位成品车间现场监护的压力。按照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施工升级管理的要求,包括假日和周末等时间段,施工现场不仅要有属地监护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执行监护任务,还要有车间负责人带班,无形中增加了现场监护难度。特别是通宵施工期间,成品车间至少每天要增加2名管理人员参与现场监护,无疑让车间本就“活多人少”的局面更加严峻。面对“现场施工不能间断,产品包装线不能停运”的情况,成品车间负责人、技术人员轮流承担现场监护和带班任务,全力以赴保障现场施工进度。
8月份,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主体施工基本结束,不再进行昼夜施工,现场施工依然执行升级管理;参与施工现场监护与管理的杨海兵、王雪松、程浩、马春江等干部员工,克服身体不适、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等困难,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为改造施工平稳有序推进做出了奉献。
保质量 属地、施工“双把关”
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历经酷暑、严冬,且施工涉及“土建、仪表、电气、给排水、防腐保温、设备安装”等多个项目,直接作业环节风险多、隐患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项目总包玉龙石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监理南京金陵石化工程监理公司、项目施工单位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燕建设有限公司和项目属地方储运厂成品车间“五方”共同协作,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每天召开施工协调推进会解决施工难题,并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三检一评”工作制度,即在施工全过程中实行“员工自检、班组交接班检查和专职检查员检查及施工质量验收质量评定。
此外,还针对每个施工环节建立工程质量控制点,并根据其重要程度的不同划分为A1、A2、B、C四个等级,明确各等级质量控制点检查验收人,建立属地、施工、监理三方共同确认机制,确保施工质量风险可控、可追溯。同时,成品车间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车间级“五严格”管控措施,即严格风险管控和质量管控,严格现场标准化、属地监护和票证管理。车间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和检查管线焊接、设备防腐、管线打压、设备保温等重点施工环节,建立属地方、施工方“双把关”机制,全力确保施工质量。
成品车间还积极推进“5S”施工工地建设,建立属地监护人封票,作业票开票人监督的“双负责”机制。通过层层监管,层层把关,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解难题 党员、骨干“挑重担”
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涉及安全、电气、设备、工艺等多个专业、多工种交叉施工。在项目建设初期,各专业近百名施工人员陆续进场,现场安全监管压力大。为了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成品车间安全总监程浩、安全员马春江经过研究,制定了“成品车间施工现场”查错纠错机制。
每天上午,车间负责人带领班组安全员、工艺员、设备员等“三大员”在施工现场工作票开票点,认真审核、会签、审批当日各类作业票证,为每天早开工、安全施工创造条件,杜绝无票无证违章施工现象发生。
随着改造项目施工的全面铺开,成品车间每天的施工作业点、开具的工作作业票数量均排在储运厂第一位。套膜机、立体库输送机、立体库货架、堆垛机等设备陆续运输到场,改造施工开始进入全面设备安装阶段。成品车间主管设备的副主任郝天斌紧盯现场施工安全和设备进场安装进度,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高低压包装线与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施工现场,逐一与厂家核对设备型号,研讨设备安装细节,分析后期调试风险。车间工艺技术员在施工期间,第一时间与设计方联系获取设备技术资料,提前编写完善套膜机、立体库岗位操作法,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投用后的安全操作提前做好准备。
11月份,改造施工由设备安装转入设备调试阶段,成品车间生产、设备、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紧绷的那根弦一丝也没有放松。成品车间主任张俊勇为立体产品库上电调试立下三条规矩,即调试前施工人员必须清场到位,风险告知要到位;调试过程中区域入口处专人把守要到位,有效防范上电调试期间可能造成的触电和机械伤害事故。聚丙烯东库区工段长、共产党员王雪松肩上的担子更重,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包装线平稳运行,保证产品顺利包装入库;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改造收尾施工与正常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有利于日常生产操作和调试运行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办实事 “板凳、驿站”暖人心
在储运厂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区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期间,车间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和生产骨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融入到施工全过程,人人争当好榜样、事事争做精品。通过发挥共建共享作用,与玉龙公司总承包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同商讨解决“施工人员不足、现场5S治理标准低以及施工时间紧”等问题,采取“送学+送温暖”的“双送”机制,施工方、属地方、项目监理、项目总包“四方”协作,把控施工进度、严控施工质量;发挥党旗引领作用,在施工现场,为施工人员发放防暑药品,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为现场监护人员发放板凳,缓解现场监护人员疲劳;在施工现场设立休息“驿站”,为全体施工人员提供短暂休息场所。此外,成品车间还在施工现场开展“最优监护人、最美成品人”评选活动和“三比”劳动竞赛,即比哪个工段参与施工监护人员多,监护质量高;比哪个工段检查现场施工问题多,督促整改效果好;比哪个工段施工现场5S规范化,标准化;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投入施工现场监护,激发干部员工“比、学、赶、帮、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共产党员杨海兵作为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为了及时掌握施工质量和进度、协调处理各类施工难题,每天穿梭在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他不仅要开具施工作业票,还要协调施工材料进出厂手续办理工作,先后开具了3135张施工作业票和200余张出门条。
老员工 学习、提升“不掉队”
马志强是成品车间聚丙烯东库区一名有着10年驾龄的叉车司机。他深有感触地说:“智能化立体产品库建成投用后,将投用无人驾驶叉车搬运一垛一垛的产品,这将大大减轻我们的工作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服从车间的工作安排,可能我还会留在叉车岗位上,负责监控叉车的运行,也许会转岗到其它岗位。随着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论是什么岗位,职工的劳动强度都会一步一步降低和减轻,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在任何岗位,都不能放松对新技能的努力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
宋文生在叉车操作岗位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最早的柴油叉车,现在的电能叉车和氢能叉车,以及即将投用的无人驾驶叉车的更新迭代。
他说,以前叉车司机分工比较精细,分出库叉车司机和入库叉车司机。记得最初的柴油叉车噪音大、污染大。随着无人驾驶叉车的投用,叉车司机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少,自动化水平越高,对现场环境要求也越高。
目前,成品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无人驾驶叉车进行调试,规范制定叉车行驶路线图。作为一名老叉车司机,自己会一如既往地加强业务学习,配合车间做好新设备调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再为成品车间智能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