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在明天落下帷幕。
作为环境行业领跑者,威立雅一直将生态转型作为通往生态文明可持续的的重要一步。跟随本文,回顾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并了解威立雅如何让业务与自然完美“共生”吧!
13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为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创造动力。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图 | COP15开幕式(图源:新华社)
作为大会的东道主,中国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将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生物多样性像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立足于“资源再生,生生不息”的威立雅,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作为致力实现的重要承诺之一,并已践行数十年之久。
为体现立世之本的宗旨,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有更清晰的认知,威立雅部署了包括生态管理计算器、生态管理实用指南、绿地宪章等在内的多种工具,还建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系统(EMS)保证项目的环境绩效。
与此同时,威立雅还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合作,开发了专门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通过让生物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评估,根据每个地点的生态系统风险的高低制定不同的计划。截止到今年五月中旬,威立雅已经与生态学家一起完成了亚洲7个需评估现场中的6个。评估后制定的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
生物多样性作为威立雅IMPACT 2023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每年都会被作为环境绩效之一进行测量和考核。2020年,威立雅改善敏感项目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足迹的行动计划完成率成功达到73%,并承诺在2023年将完成率提高到75%。
此外,威立雅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还编写了实施细则,为项目现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操作指南,例如:在项目现场划定绿化低维护区域、增加混种植物品种、停止使用杀虫剂、降低厂区内噪音灯光和交通给小动物造成的影响等。
2017年底,燕山威立雅对已停用的氧化塘进行了改造,通过种植芦苇、香蒲、狐尾藻、眼子菜等具有高净化能力和高耐受力的水生植物,对所接收的工业外排水进行深度净化,极大提升了这里的水质。湿地公园还交替错落地建设了不同密度的湿草甸和植有漂浮水生植物的自由水面,吸引了5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安家。今年元旦后不久,这里还迎来了二三十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湿地公园共有4个功能区,还增加了1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设置许多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区域。2019年还推出内含实时GPS、实时音频介绍的APP等与游客互动,宣传湿地的生态知识。
威立雅旗下的杭州立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是杭州东区最具规模、功能最完整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周边提供危废处理服务,同时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图 | 威立雅杭州立佳次生林保护区(图源:网络)
为了维护区内原生态,2016年,厂区建立了封闭式管理的次生林保护区。目前厂区内的植物种类多达百种,甚至可以看到山鸡、野兔、黄鼠狼、蛇、刺猬等野生生物出没其间。园区里的吊瓜、山莓、梅子、红叶李等15种野果树也被列入保护名单。
在法国马赛,威立雅从2015年起为当地17个市镇供水运营140公里管道和134个水处理厂。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从合同之初威立雅就对项目现场进行了详尽的生物多样性诊断,为105公顷的保护区在内的多个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长期修复管理。
同时,威立雅在当地进行合理的种植养殖工作——与数家养蜂者合作,建立100多个蜂巢;在项目现场种植超过10,000株植物;通过对绿色空间和生物群的差异化管理,用行动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植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另外,威立雅积极影响更多社区和个人,邀请他们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分享威立雅为保护当地生态系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参观者可以利用威立雅开发的虚拟参观应用,游览作为生态系统保护样板的Réaltor盆地。
要尽快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趋势,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人的全面参与。
威立雅始终结合自身专业性和集团战略性致力于生态转型,为不同行业提供优质的环境解决方案。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携手并进,与万物共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