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主办,燕山石化公司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评估技术与示范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示范性应急演练,在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罐区举行,以检验该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果的现场应用效能。燕山石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刚出席演练活动并致辞。莅临演练现场观摩指导演练的主要领导、专家有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国家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专家王磊,北京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李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品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程水源,燕山石化公司副总经理曲宏亮,房山区副区长高武军,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刘金。
李刚在致辞中对参加指导演练的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光临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燕山石化在大气污染防治和应急能力建设上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李刚表示,此次示范性演练能在燕山石化举行,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燕山石化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多年来在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上积累的经验,不断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方交流,打造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更高的环保管理体系,为守护首都碧水蓝天,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谢品华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情况。陈添宣布演练开始。
演练以燕山石化储运厂牛口峪罐区9904号储罐根部阀破损,大量物料泄漏(模拟甲苯泄漏),造成事故周边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给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为假想事故展开。
储运厂班组人员在情况发生后第一时间展开前期处置,打开现场消防栓进行有毒气体稀释,同时关闭9904罐前阀门进行工艺处理,检查罐区和河道排水蝶阀关闭情况,保证事故污水不出罐区。燕山石化公司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公司级应急处置,公司领导赶到现场后,成立了以副总经理曲宏亮为总指挥的现场指挥部,进行现场应急抢险和污染防控处置。在现场指挥部的策动指挥下,消防中心消防战斗车进入现场进行水幕稀释掩护(实战状态下采用泡沫覆盖);检验计量中心环境监测车进入现场用RDK在上下风向进行布点;飞燕环保使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在周边河道进行取样监测。
北京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结合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该中心派出的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后,利用走航车遥测系统对泄漏区域进行扫描观测,判断污染气体的分布及扩散态势,并根据监测数据指挥应急人员展开更加有效的污染防控处置。这次演练过程中出动的走航车、车载便携式多组分紫外/红外光谱原位应急监测系统、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优化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无人机均为“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评估技术与示范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开发的先进装备和技术。 演练结束后,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演练成果进行了点评,对项目研究成果的现场应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研究团队研发的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与立体走航监测技术可实现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响应、动态跟踪、实时评估与决策优化,提升了环境应急部门对突发事故的快速监测、预警评估、应急处置和决策能力。同时建议课题组着眼事件中的人员救援和外围群众的防护对项目做进一步完善。
“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评估技术与示范研究”课题是国家科技部推动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军事科学院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等十余家国内一流的相关团队共同实施,项目目标定位为面向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的高效监测溯源及科学预警评估的难点,探究污染物排放与大气湍流扩散规律,突破源强准确估算、立体走航与密集网高效监测、快速溯源与评估等关键技术,建立兼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业务化的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评估平台,形成我国突发大气污染事故应急评估技术体系和规范,以期提升环境应急部门等对突发事故的快速监测、预警评估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