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专访BP集团执行副总裁戴尚亚 中国正处于全球能源变革的前沿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全球能源体系中正在发生的变革。”戴尚亚说,“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这些变革的前沿。”

自从1973年入华,BP中国区的业务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2019年农历新年之后,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到两位BP集团高层来华访问,从董事局主席、CEO到几个重点业务板块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会提到中国业务对于BP的重要性。

这个重要性在过去,更多体现在中国市场和油气资源潜力对外资的吸引,国际石油公司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和先进的技术;而现在,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变革让这些能源巨头侧目,希望把在中国投资的技术和实践的模式带到全球。

作为身兼BP可替代能源业务和亚太地区整体业务的负责人,戴尚亚对于中国能源变革的体会更加深刻。“能源行业就是一个技术的行业。”他说,“在一直以来的中国之行中,我看到中国在能源方面,是(全球)创新的核心。”

戴尚亚。资料图

中国引领能源变革

依据BP的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世界能源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贡献了全球能源消耗增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占到了总消耗量的23%。

中国在能源消耗方式和需求侧的结构变化同样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交易市场中国占到30%,中国去年可再生能源消耗增加了76%,在天然气消耗方面也增加了50%。

这个结构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戴尚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预计,可再生能源现在中国占到了3%,而在未来将会增长到18%;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在未来,占据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的30%。

随着中国本身能源消费结构的扩展,BP在华的投资策略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9年初,退出位于四川省的页岩项目,至此BP在中国已经没有上游业务;宣布未来投资1000家加油站、投资蔚来汽车、充电技术和充电桩等。

可以看出,BP的投资策略由过去侧重上游开采和中游炼化,更多偏向于能源的应用和需求侧。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以内,这都将是BP在华的业务策略。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引擎,我们希望能够将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型以及新的做生意的方式带到中国。”戴尚亚说。

就在本报记者采访戴尚亚之前,他刚刚在上海与上海市有关领导进行会面,希望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进行合作,并期待和中国其他能源交易所开启商谈;在润滑油的生产和制造方面,未来将会有大量的投资。

此外,就是对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投资。目前,BP已经在华投资了包括蔚来汽车、66充电等移动出行和电力应用的企业;在国内开设的加油站中,也在布局电动车充电桩,希望在中国日新月异的移动出行领域分得一杯羹。

BP的转型策略

在戴尚亚看来,BP在新能源领域和转型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早期投资者。“在能源领域,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长期的演进,而不是短期、运动式的革命。”他说。

基于这种判断,未来在能源格局中,发生的故事不是像5G替代4G的革命,而是不同能源品种相互配合的结构演变。也是因此,考验能源公司转型的,不仅是对于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还是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配合策略。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革命式的能源转型,不同的部门势必要分开来;演进式的能源转型,则是不同业务部门的相互融合。“在未来,能源品种有多样的选择,会在经济成本和社会接受度方面,进行一个考量和平衡。”他说。

从可再生能源的角度看,他认为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创造出价格合理、供应安全以及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中国在这方面就做到了典范,中国的太阳能利用价格合理而且非常可靠。”他说,“中国正在创造一种经济和商业都合理,并能持续发展下去的能源生态体系。”

也是因此,对于BP来说,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方面,其更加看重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可持续性,在未来的投资中,更看重的有四个维度。

首先,技术应用带来的价值。技术在能源应用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油气来说,30年前的深水是200米,现在的深水是2000米,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技术进步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次,是价值链的整合,和BP在大项目执行力上的结合。“BP拥有油气全产业价值链的运营经验,并且在大项目上有着强执行力。”他说,“如果不能提升双方的价值,我们就不会进入这个行业。”

第三,能否做到价格方面的可持续性,一个项目的成本如果不能保持永久合理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不会拥有永久的生命力。

最后,则是消费者的接受度。在过去五年中,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的关键,是各国消费者都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更清洁的能源。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技术投资能带来巨大的杠杆效应。”他说,“可再生能源方面尤其如是,我们未来会在一些资产上加大投资,和一些保险、投资公司一起联合,希望能够得到长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