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诺维信
12月9-10日,以“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探讨经济低迷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趋势。诺维信在“新材料与智能材料”专题中,就生物创新解决方案促进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看法。
在“新材料与智能材料”环节,丹麦诺维信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柯铭 (Michael Fredskov Christiansen) 表示,诺维信是一家注重生物创新的制造企业,从释放自然界中酶与微生物的科技魅力,到每年将14%的年销售收入作为次年研发成本,再到将生物创新技术应用于生物能源、纺织与其他传统工业生产,诺维信在中国持续寻求技术突破,与本土企业开展60余合作项目,将生物创新技术引入工业生产,减少原材料、水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影响。
十二五规划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肯定了生物技术对自身和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新兴的生物能源为例,以非粮作物(或农作物残余和废料)为生产原料的纤维素乙醇是业内公认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能够为中国带来生物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到2030年,大力发展非粮生物燃料可为中国替代37%的汽油消耗,创造近300万个工作机会,特别是为偏远和中西部农村带动就业岗位,使中国本土公司成为主要受益者,拉动近1200亿美元规模经济,减少29%由交通运输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纺织和印染传统制造业,诺维信与溢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合作,以技术革新带动产业升级。通过在织物处理环节应用酶辅工艺,生产企业能够节约大量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显著节约用水,提高织物质量,减少处理时间和工序,提高产量,为企业带来竞争差异。如果中国在织物处理环节全面应用酶辅工艺,能够节约6.3亿吨饮用水,减少9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减少200万辆车的排放。
展望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无论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可持续都至关重要。柯铭表示,诺维信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从原材料提取、生产和能源消耗、运输和使用,再到处理或回收,遵循完整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氧化碳是人类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之一,生物酶的使用可以避免巨大二氧化碳排放。在2011年,因为生物酶制剂的使用,全球避免了45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致力于2015年,全球范围减排7500万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