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齐聚上海,共商气候变化应对
2009拜耳-同济-UNEP 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2009年11月16日, 上海 --首届"2009拜耳-同济-UNEP 可持续发展论坛-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活动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是拜耳集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在其三方合作的"拜耳-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基础上的又一次合作。两百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人士参加了论坛。在歌本哈根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之前,专家学者们汇聚此次论坛为中国及全球的气候变化应对和缓解支招。
此次论坛由四个"主题讨论"部分组成,嘉宾们分别就"亚太城市气候变化的缓解和适应","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地区创建生态城市中的气候变化应对","绿色建筑及其能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参与"等四个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并与在场观众积极互动。
论坛首先由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致开幕词,随后拜耳集团董事会董事普利思博士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副总代表德辰女士也分别发表讲话。普利思博士在他的致辞中提到:"保护气候和节能减排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此次论坛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组成部分。我们会同来自政府、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同伴们一起,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先生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发表了主旨演讲。
赵建夫,拜耳-同济可持续教席主持教授借此论坛发布了2009年上海-东京-曼谷-悉尼碳排放及气候能源政策对比研究报告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中指出,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但同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最少的地区。近年来亚太区域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该地区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具有很大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他关于"打造低碳世博,推动上海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中说:"上海已经把低碳的概念植入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个阶段,包括准备,施工、运作及后世博阶段。绿色创意和节能科技都将广泛的应用于世博会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成为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的典范。"
拜耳集团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总监,Grosse Entrup博士介绍了拜耳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世界领先企业的低碳经验:"拜耳启动了完整的、全球实施的项目来减少生产装置的CO2排放,研发了新的解决方案来提高气候保护力度。例如,拜耳将其创新的氧气去极化阴极(简称ODC)技术引入中国。如果该技术在中国所有的氯碱生产装置中得以应用,每年CO2的减排潜力可达1500万吨。"
孔令韬,2008拜耳青年环境特使,在论坛上号召大众传媒应更积极的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并呼吁公众尽快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公众的参与可以积极配合政府的环保措施,大大提高环保行为的推广,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能及时给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予以警示。"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与听众的互动更是高潮迭起。在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为社会各界的直接对话以及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同时也为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不遗余力。
拜耳-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
2007年10月,拜耳与同济大学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设立了环境政策及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该基金教席致力于新兴环境技术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同时,还积极开展能够提高中国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项目。我们期待着该教席的学术工作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做出贡献。此外,教席还专设奖学金,每年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到国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拜耳--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其核心竞争力领域包括医药保健、作物营养和高科技材料。公司产品和服务致力于造福人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拜耳还通过科技创新、业务增长和高效的盈利模式来创造价值。拜耳集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认可并接受其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并将经济、生态和社会责任视为同等重要的企业政策目标。2008年财政年度,拜耳的员工人数为108,600名,销售额为329亿欧元,资本支出为20亿欧元,研究开发投入为27亿欧元。更多信息请见www.bayer.com。拜耳中国网站:www.bay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