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中国石化多项举措推动节能减排


     近年来,中国石化从完善规划、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创新技术,强化管理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贯彻落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探寻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中国石化进一步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从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入手,中国石化逐渐形成职责明确、协调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网络。通过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水领导小组和环保委员会,并设立节能减排办公室和节水办公室,来具体推进公司节能减排和节水工作方针、管理制度、目标任务的制定,以及相应的综合管理、协调、督查及考评工作。下一步,中国石化正在酝酿成立节能检测中心,主要承担集团公司内部能源利用监测和节能检测工作,指导和促进各所属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节能水平。
    通过制定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目标考核制,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单位,在年度各项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中国石化制定下发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和工业水管理制度,修改完善环保节水考核办法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方位检查、监督和考评,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体系,直接与收入挂钩。
    一方面强化节能管理,另一方面中国石化针对自身特点,自2005年以来,结合炼油企业的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50万吨/年,公司炼油厂平均规模从515万吨/年提高到570万吨/年;乙烯年生产能力从555万吨增加到630万吨。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炼油企业平均综合能耗从68.6千克标油/吨下降到66.3千克标油/吨原油,下降3.4%;乙烯裂解装置的燃动能耗从676.2千克标油/吨乙烯下降到669.6千克标油/吨乙烯,下降1%。与此同时,公司以原油、成品油管道为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不断优化原油、成品油流向,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损耗,并积极扩大成品油经营规模,努力提高单站加油量,降低经营损耗。目前已建成甬沪宁、仪长原油长输管道和西南、珠三角、鲁皖成品油长输管道,大幅提高了原油、成品油的管输比例。
    中国石化全面推广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八大成熟节能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开发推广了一系列实用节能技术。如油田业务板块的人工智能采油系统、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实施网电钻井、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等节能技术;炼化业务板块的加热炉强化传热技术、机泵叶轮切削技术、变频调节技术、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等。2007年,中国石化有22个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当年到位的财政奖励资金达到1530万元。
    此外,中国石化还注重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大力推广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不断优化资源利用结构,用低价能源代替高价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公司积极实施“煤代油、焦代油、气代油”工程,对轻油和重油化肥进行原料路线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并把节约的石脑油资源用于生产乙烯或芳烃,节约的重油资源用于深度加工生产车用燃料和化工原料。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和企业内部资源优化,将原油资源更多地向综合收率高、能耗物耗低、竞争能力强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配置。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如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成品油物流优化模型等,对原油采购与加工、化工原料区域互供、成品油物流等进行优化整合,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的迅速提高。
    2008年1?9月份,中国石化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762吨标煤,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比年计划目标低0.043吨标煤,同比下降5.77%,相当于节约322万吨标煤。1?9月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合计为5252万吨标准煤,与2007年同期5360万吨标准煤相比节约108万吨标准煤,下降2.01%。(冯其予 苏民)(2008年11月26日经济日报能源周刊)
 
茂名石化乙烯职工在下雨时采取措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徐 红摄

信息来源: 经济日报  【2008-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