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大家下午好我想利用今天的机会给大家介绍,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挑战,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管理会议,也通过了最有意义的巴黎协定我本人是长期从事科持续发展的工作,现在主要做气候变化的工作,我自己的深切体会是不管是从目标要求和行动的方向来看,推进可持续发展核心气候变化都是相辅相成的,高度契合的。关于气候变化大家经常讲到我们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所以对于中国来讲有效的控制和逐步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的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同时中国也是受气候变化不利的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应该说气候变化,可能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是非常大的。所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也是保障我们国家经济能源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应该讲我们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的力度,一直在持续的加强。
2007年的时候中国是在发展中国家当中,第一个发布了因为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在同一年国务院成立了由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组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来统筹考虑的部署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的成立领导实施的机构。2009年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降低40%45%行动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第一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放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的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且是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来加以认证的落实。
十八大以来呢,中央进一步的明确提出了低碳发展的方向,并且进一步的把低碳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因为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措施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怎么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而且要做的更好。2015年我们又进一步的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早达到,并且在十三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的约束性指标。
这么应对二氧化碳的核心,我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应对气候变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我认为我们在过去的多年当中很好的把握这样一个政治核心,我们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综合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化石能源,节能提高能效,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1.7%,超额完成了这十二五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比重达到12%也是超额完成这十二五的目标。在这期间我们国家全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9808万吨电解铝205万,水泥平板玻璃也是有大幅度的产能化解。2015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50.5%,也就是说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的进程。节能提高能效的国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国家单位GDP能效下降的速率显著的高于全球平均的水平,同时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占到全球新增投资的36%,这个数据超过了美欧,这是很难得,目前我们可再生能源占到全部的25%,水电、风电光伏并网的装机分别达到2005年100多倍、600多倍,这是发展非常快,国际上有评论,由于中国光伏迅速的发展,降低了全球的光伏价格,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很显著的进展,就是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当中,2014年、2015年、2016年我们国家煤炭消费实现了连续下降,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改变了多年来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势头。这个成果也具有全球的效应,由于我们的煤炭消费的下降使得这一时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相对的稳定。2016年我们在二氧化碳强度下降方面实现了6%以上,也是超过了年度的计划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大气污染的问题,实际上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是同根同源,我们减排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减排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所以当我们提到2020年目标、2030年的目标我们国内很多同志喜欢用这是我们的国际承诺,我经常讲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全球的事业来看,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命运和各国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没有一个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单独应对,开展全球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始终把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主要平台,始终坚持建设性的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正确的毅力观把与各国合作应对气候作为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更加主动的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习近平主席开展全方位的元首气候外交,为推动巴黎会议取得的成果,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我们和美方还有其他的几个国家发表了气候变化的联手声名,这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2015年底习近平亲自参与巴黎协议的开幕式并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为巴黎会议取得的成功注入了关键性的政治推动力。巴黎会议进入到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应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话,两国元首达成了以中美元首声明的共识去引导和推进巴黎会议的谈判,引导巴黎会议取得成果这样一个共识。 我也参加了按照要求去推进,而且巴黎会议取得了成功以后,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又与奥巴马通电话,讨论巴黎协议尽早签署尽早生效的问题,可以说这过程当中中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那一段时间习近平花了那么多精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会议上是非常罕见那一段时间不到四天的时间,我是去了四趟中南海参加了三场元首的对话。
到2016年9月,我们又利用G20的机会,搞了一个活动,就是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我国批准巴黎协议的文书,这一个举动也是非常的不同寻常,我们在之前一方面与美方协调,一方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协调,实际上在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批准巴黎协定,下午就安排了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向潘基文递交文书的活动,这一个活动是工作无缝连接,国内国际的。还有一个我想创造了两个第一。中国的国家元首向联合国递交我们国家的法律文件这是从来没有过,一个美国总统来到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他们批准国际条约法律的文本,这也没有,这个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对于巴黎协定的尽早生效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气候变化新的不确定因素,习近平主席又明确的指出,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应当共同坚守新的不确定因素,我想大家都大概知道了。
中国作为气候变化多边体制的积极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应当说巴黎协定的生效标志着全球的气候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低碳转型将加速发展,积极应对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同时这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效率的任务更为紧迫,我想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在我们国家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定位,将会进一步的增强。我们也将认真的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的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低碳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促进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工作。
第一个就是要强有力的低碳发展目标来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我们要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控制制度,从碳强度的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的控制,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责任的追究,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促进各方面工作更紧密的结合,在落实好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要研究制定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行动方案,采取更有力的行动措施。切实发挥低碳发展目标对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作用,我们还将研究2050年国家低碳发展的战略。
第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效,尽快形成以低碳能源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第三个方面我们推进全国碳交易的建设,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重要的举措,2017年是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年,我们将抓紧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体系,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系统,加强碳交易支撑能力建设,确保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顺利启动,并逐步建成制度完善、交易规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运行平稳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第四个方面要进一步的全面深化低碳发试点示范。把低碳试点从盆景变成的风景。
第五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的创新投融资的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要求,纳入金融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的各个环节,推动建立金融政策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政策之间的有效对接。推动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和财税,以及投融资改革,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向气候投融资领域,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各具特色的气候投融资的实践,支持更好的利用信托、证券、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鼓励利用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行动和公众的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第六个要进一步的提高适应能力,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快适应气候建设,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等经济社会活动当中,充分的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预警预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考虑更好的利用保险的政策和工具来支持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损害。
第七个方面要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直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主动加强与各国的对话和交流,积极体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贡献,在公约原则的指导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百分之百承担与自身国力相适应的义务。在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体系当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主导力。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开展合作的对外宣誓,加大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最后结合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的实施等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的推动我国绿色低碳产品装备、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我就介绍这一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