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2014(第二届)中国未来能源论坛“案例三:绿色经济:能源发展与再平衡之策”要点

案例三版块于当天下午15:20-17:10间进行,围绕“绿色经济:能源发展与再平衡之策”的主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余红辉先生,威立雅环境服务亚洲董事兼中国总经理周小华先生,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关志华先生,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蒋惟明先生,广州交易所集团副总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靳国良先生,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创办人、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邓继海先生等嘉宾发表了演讲,会议由CBCSD副秘书长翟齐先生主持。

余红辉指出环保领域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例如PPP(公私合作模式)、第三方服务、第三方专业治理、特许经营等,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已深入到更深层次,中节能集团在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先进技术和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同时表示,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在国家政策法规、企业治污动力、金融财税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都有进一步改革创新的空间,如现行法律将大幅降低环境服务公司参与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呼吁现有法律认可环保服务民事合同。

周小华强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目前成功的回收技术已经应用,很多不扰民又能高效回收、回收有效的资源能源系统和解决方案已经取得成效,并分享了威立雅的巴黎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和北京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案例,强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废弃物作为资源的策略。

关志华分享了巴斯夫在建筑、汽车、包装材料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案例,强调底线没做好永远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指出我们要用战略眼光来看并切身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从而带动绿色经济。

蒋惟明坦言中国是能源最大消耗国,发展废话是能源、生物质能源以及新能源迫在眉睫。他介绍了帝斯曼在美国和巴西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的成功案例,并提出要在中国推广应用该技术,将垃圾错位资源搜集起来,急需建立专业公司。

靳国良介绍了我国碳排放和能源的情况,并分享了中国碳交易的路径。他指出APEC期间中美之间达成气候协议,将指导我们15年以后的碳排放的路径。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国家靠煤炭绑定英镑作为话语权,二战以后美国靠石油、美元控制世界,而我们要想在话语权上有发展空间,就要把碳和人民币进行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