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室
国际能源署《2014能源技术展望》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4年6月25日,国际能源署(IEA)和中国科技部联合在北京主办了《2014能源技术展望》(简称ETP2014)中国发布会,CBCSD受邀参加本次发布会。据介绍,该报告于3月12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上全球首次发布,并相继在墨西哥、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正式发布。

发布会上,来自IEA的全球专家对本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2014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主要对到2050年的超过500种能源技术方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还探讨了通向可持续能源未来的发展路径。电力会日益成为未来能源系统中一支重要力量,在此前提下ETP2014报告深入探讨了支持发电、配电和终端用电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所需采取的行动,其主要呈现的观点如下:

1)全球能源趋势显示,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脱钩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进展,但也同时存在瓶颈和不确定性

ETP2014的2℃情景证实,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可以与能源需求脱钩,甚至是对于石油的需求。同时,在2℃情景中,到2050年化石燃料用量会下降,但其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份额依然超过40%,反映了其在工业、交通运输和发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太阳能、水电和陆上风电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而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程度则参差不齐。新兴经济体已经增强雄心,并成为推广低碳能源技术的领导者。

2)推进电气化是全球能源系统的一种驱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电力需求增长正超过所有其他终端能源载体,这有可能从根本上转变能源供应和终端用能。向电气化过渡并非是碳中和的。当前,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发电的趋势并未减弱,而电力脱碳要求大规模逆转这一趋势。

3)增加电气化的潜力要求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进行彻底变革,要通过增加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来推动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令人印象深刻,正在开始塑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能源供应格局。中期来看,2oC情景中可变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灵活性在供应基荷发电和调峰发电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互影响。在CCS技术得到推广前,天然气是通往更清洁的能源技术的桥梁。电力行业脱碳可以带来减少终端用能行业排放的溢出效应,无需进一步的终端用能投资。通过推广热泵增加建筑电气化,作为改进建筑能源效率综合方案的一部分,能够大幅替代天然气需求。交通电气化,连同燃油经济性提高、燃料转换和新型车辆技术,会大大减少2oC情景中的交通运输行业的石油用量,而无需大幅增加总体电力需求。

4)“系统思维”的框架有助于优化跨行业整合

发电、输配电和电力消费环节的技术选择及应用对于发展经济高效的一体化电力系统十分关键。储电在一体化低碳电力系统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但自身不可能成为一种变革的力量。储电在特定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要看整个系统范围的发展。储电技术可提供的灵活性的价值会随着可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份额增加而备受赞誉,但也会和其他资源进行竞争,比如更强的内部电网、电网互联。

5)支持全球能源系统转型的政策、金融和市场

ETP2014提出的证据认为,要实现能源系统脱碳,符合到2050年达到2℃情景目标,需要44万亿美元的额外投资,大大抵消超过115万亿美元的燃料节约,从而实现71万亿美元的净节约。从现在进入能源市场的清洁技术中学习到的经验表明,监管和市场转型能够帮助或阻碍单个技术的发展潜力,包括其竞争力。若没有碳定价的刺激,则有必要制定替代政策工具,激发竞争性市场的低碳投资。ETP2014显示,随着技术的成熟,能够为政策、监管和市场提供新的创新方案,为技术支持机制提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