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参加这次会议的企业代表和各界人士表示欢迎,向入围2012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企业500强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条件的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再度恶化,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缓慢,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
从国内看,我国大企业长期高速增长所依赖的基本条件改变。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态势,且降幅有所扩大,不少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在新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突发环境的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做强做优的步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大企业面前的主要任务。借此机会,我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企业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看法和大家探讨。
一、必须把做强做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大企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在逆境中开拓进取,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危机前的2007年相比,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从2.2万亿元增捉到近5万亿,实现了翻番,净利润从1.4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实现了增量。中国内地世界500强企业从20家增加到70家,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相对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从28.2%提高到54.1%,差距是个问题。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我国大企业发展更多的表现为规模的快速拓展,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的净利润人均营业收入还分别只有美国企业500强的39.5%、50%。发达国家大企业凭借其技术、品牌和供应链的优势,主导行业发展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因此我国大企业必须长期以来在高速增长条件下形成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把做强做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能再单纯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要努力实现从数字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要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经历证明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只有占领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才能引领行业技术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不少跨国公司在危机中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加快研发投入,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011年全球IT研发的投入前30名当中微软以90.4亿美元为第一,三星电子以79.9亿美元位列第二。相比之下,中国只有华为公司以24.5亿美元列第21位。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33%,连续两年出现了下降。这一反差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我国大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浓厚的氛围,切实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尤其要重视主业发展方向确立科技创新发展的路线,制定科技发展的规划,集中力量突破科技技术,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科技产权,大力提升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上下游、国内外有效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将企业发展建立的坚实的技术进步基础之上。需要强调的是,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往往也是产业与技术应用变革的关键时刻。每一次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合力推动。当前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正处在变革的前沿。由于半导体、新材料等成熟技术加速升级,天然气开采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分布式通讯与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融合,智能制造、合成生物制造等全新的制造技术都正在兴起。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正在产生具有全球特征的大产业和新业态。人类将迎来以数字化制造,即新材料革命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我国大企业应关注新一轮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提早谋划,提前布局,才有希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积极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管理模式。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颠覆性地改变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工业形态的成长方式。对企业发展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泛突破了企业的管理政策,深入思考信息化、网络化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形成物联网时代新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海尔集团积极应对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挑战,通过组建自主经营体,在一体化制度下实行人才合一的业绩考核体系,使员工能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驱动,从而原创性地建立起一套由市场需求拉动,全员自主经营的模式。企业业绩得到,实现快速提升,他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企业学习。我国大企业要高度关注物联网时代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在市场创新意识之下将原来以厂商为中心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促销和低成本竞争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营销,经营化服务的模式。要高度重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建立流程标准和制定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轨道,要高度重视员工管理方式变革,从对人的行为的刚性管理转变为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全方位的激励。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和财政平台,要高度关注企业管理范畴的变化,由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建立起全球协作、共创共赢的社会化趋势。
四、大力提高企业集团的管控能力。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已经成为我国大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在去年中国企业500强就并购重组了1111家企业,在一些企业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暴露出集而不团、管控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建立适应市场化、集团化为要求集团管控模式,大力提高集团管控的能力是我国大企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我国大企业要围绕实践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建设,提高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要明确集团总部关键管控制度,全面提升集团总部管控能力。要统一制定战略,统筹各板块、各产业链条,公开企业掌握的资源,形成产业的协同效益。要充分发挥制定建设的基础性、产品性优势,制定完善公司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要强化集团在人力、财务、资本应用领域的集中管控,努力规避经营风险。
五、大力提升国际化的经营体制。加强跨国公司国际竞争能力,是做强做优大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今年中石化收购了美国歌温能源(音译)公司三分之一的权益,三一重工收购了德国普斯曼斯90%的股份,国家电网收购葡萄牙国家网络公司25%的股份,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正在进入一个以跨国并购为主的期间。与此同时,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企业国际业务全面升级,基本建设了企业全球化的运作体系。但是,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应该说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一百家跨国公司2011年的平均跨国指数仅仅为12.93%,不仅远远低于同期世界一百大跨国公司26.25%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一百大跨国公司38.95%的水平。我国大企业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在跨国经营中要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尊重市场规律,要加强战略引领,明确自身阶段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规划、战略实施。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组织架构、协调配合机制和后台支撑体系。要依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增强产品的跨国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要构建全球学习和支持流通机制,培养能熟练实用多种语言,并掌握多元文化融合的管理团队。
要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科学资源的保护,积极、正面、积极应对社会各种危机,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本土化经营,力争在当地社会树立起企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大企业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大企业一定能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努力的举措,励精图治,努力进取,在进一步做大的同时加快做强做优,为我们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