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规格治水会议富有现实价值

2011711   来源:燕赵都市报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今年的一号文件已经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对水利的重视前所未有,而此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被称作“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如此冠称,既彰显了中央治水的决心与能力,也凸显了治水到了非重视不可、非解决不可的紧要关头。

 

对治水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睽诸现实反馈,仅从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水情看,就足以说明治水刻不容缓。其一,大涝。“无雨是旱、有雨成涝”,这种情况一再演绎。今年6月份,南方不少地区旱涝急转,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二,城市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其三,城市缺水。日前媒体报道,作为缺水型城市,北京已连续12年干旱并在这个夏天遭遇日供水极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标准1/10

 

从旱涝急转到城市逢雨必涝,从城市缺水再到水污染严重……这一切,明白无疑地告诉我们,治水是重大而严峻的话题。

 

实际上,这些病症的背后,都隐匿着沉重的欠账。以旱涝急转为例,这暴露的深层次问题是水利设施病态以及缺失,比如民革湖南省副主委朱建军调研发现,南方某县200余座水库中有病险库123座,占水库总数的61.2%5.6万口山塘中的90%以上严重淤积、带病运行,蓄水功能不到原有蓄水量的60%。再以城市逢雨必涝为例,这则暴露出城市规划不足。中国社科院学者袁晓勐直言不讳地称,“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

 

至于城市缺水,国人备受水污染之苦,则既与盲目发展有关,也与环境治理不够到位有关。数字显示,我国城市废污水处理率仅为70%左右。2009年中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到768亿吨,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4%。再加上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1/3的客观现实,“我国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何奇之有?

 

值得提及的是,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仅提出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还强调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而且要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此外,还强调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而这就更具有深远的价值。

 

治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它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化为每一个生动的细节。拿出更开阔的视野,既吸取历史教训,也放大现实经验,做好水文章,并且维护好水文章,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不至于被水折磨,也才有基本的生存前提,从而拥有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