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18 02:01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消息 7月20日,甘肃省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公开听证会正式举行,这已经是9年内的第5次涨价。兰州,这个西北5省省会城市中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倒数第二的城市,水价跃居第二(据《中国经济周刊》8月17日)。
南京在涨价、上海在涨价、兰州在涨价……近来涨水价,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牵一发而动全身”,水价以其普遍涉民性,历来为全民关注、重视。涨水价不是简单的“拔高几毛钱”的小事儿,而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西北省会城市兰州,经济水平较差,水价却上涨得频繁。9年上涨5次,从0。9元/吨一直涨到1。95元/吨,引起市民质疑。
大家普遍的态度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适度涨价可以,但是必须把涨价的理由、依据讲清楚、道明白,让群众买单,买得踏实、舒心。
各方面把质疑的重点集聚在,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罗列的涨价理由??成本问题上。即企业“成本”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企业的用工支出、设备折旧等内部“成本”是否应该转嫁市民?
负责兰州城市供水的兰州威立雅由原兰州供水集团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合资组建,获得30年的供水特许经营权。法国威立雅拥有其45%的股份。兰州水务集团始建于1955年,员工近3000人,曾是不堪重负的国有供水企业的典型。而法国威立雅则是世界水务行业的龙头,目前在中国拥有20个运营项目。
引进外资,期望“弱强联合”破解国有供水企业的困境,兰州的做法可行否,似乎未有定论。
笔者以为:自来水不同于一般产品,其涉及之广、影响之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对于水的运营,不可打包出让,应该由国家专属管理。盲目的将之推向市场,必将导致赢利因素的激增,而使这种国家资源的运营趋于功利。自来水的运营权理应由国有自来水公司全资掌握,由审计部门审计,盈利了,投之于群众;亏损了,由财政补贴。
毋庸讳言,这种看似走向市场化背面的“回炉”,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的一种期许,即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包括需求的保证与价格的稳定。
收回自来水运营权,让不盈利的自来水产业继续不盈利。这种“不盈利”甚至“亏损”,是对群众的让利与付出,它必能换取到后者的理解与信任,而这恰恰是政府所迫切需要的。
TAG: 水价 水权 自来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