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共谋咸海可持续发展

2009-5-03 21:05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低碳网据人民日报消息 近日,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创始国首脑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中亚国家的总统悉数与会。在这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就如何实现咸海生态保护、提高咸海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加强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将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咸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不断完善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的组织机制,加强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在互谅和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水资源。

  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由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而成,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也曾是地球上水产资源最丰富的湖泊之一。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两河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入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不少生物物种退化,淡水资源匮乏,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加。

  1993年,中亚五国携手成立了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在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寻求解决咸海生态环境问题。2005年,哈萨克斯坦和世界银行共同出资约8500万美元,在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小咸海”地区建造了科卡拉尔水坝。得益于该项目,小咸海地区的水面面积在第二年的5月就扩大了13%,水岸线向北延长了30多公里。尽管中亚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了多项拯救咸海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物力,但咸海的整体生态状况仍有待改善。据乌兹别克斯坦方面统计,截至2008年5月,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咸海总体水面面积已缩小至不足原来的1/4,水量减少了将近90%,水位下降了29米。

  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入咸海水量的不断缩减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本次峰会的信中表示,到2050年,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量可能再减少30%?40%。此外,中亚国家在该地区水资源利用问题上的分歧,也影响了保护咸海生态环境区域合作取得进展。中亚的水资源和化石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处于锡尔河和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所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但两国油气资源匮乏。而处于下游的哈、乌、土三国系世界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油气生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目前,中亚五国都已认识到,应该将解决咸海生态问题与合理利用该地区水资源问题一并考虑。但从本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的表态来看,就有关问题达成谅解与妥协还需时日。此间有分析认为,咸海生态保护问题将成为对中亚国家间关系发展的考验。

 

TAG: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水资源 咸海 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