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污染暴露跨流域环境治理缺陷

  本报记者 夏金彪 刘树铎

  哈尔滨四天大停水终于结束,但苯污染松花江的后续监测、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

  后续监测、治理工作紧急启动

  “目前,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作。政府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及相关专家共同研究了进一步应对处置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平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据介绍,下一步的工作,一方面要对松花江下游跟踪,准确掌握污染团移动过程中的水质及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对表层、中层、底层水,冰、江底淤泥、两岸及沿岸其它水源全面进行监测;另一方面,要坚持上游监测,防止可能有后续污染团进入,以及污染可能造成的环境生态变化。

  翟平阳研究松花江污染治理多年,对松花江污目前的染状况很是痛心:“这次苯污染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松花江污染问题,特别是要加强跨界污染的治理工作。”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松花江存在着严重的汞污染,曾经造成一种叫做水俣病的恐怖病症,而调查结果显示,污染源就来自于上游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翟平阳认为,松花江流域的治理绝对不是一省一市能解决的事情,如果没有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长期规划,松花江这条母亲河将不会得到彻底的治理。

  11月27日,国务院工作组副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哈尔滨听取汇报后发言表示,国务院已经高度重视松花江水污染问题,已经将松花江污染治理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环保总局将与黑龙江省共同努力,抓紧做好规划编制;对于此次水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将成立专家工作组,尽快完成评估,并提出生态修复计划。

  此前,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都是各个省自己做,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对松花江污染治理没有统一的意见。翟平阳认为,虽然,成立过松辽水资源委员会,但效果不太理想。希望今后国家对松花江的污染治理能进行统一协调,加大对松花江污染治理的力度。

  解决跨流域污染需要区域环境合作

  美国环保协会的张建宇博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的跨界污染之所以难以治理,主要原因是污染的外部性特点与单一行政区划污染治理方式的矛盾。”

  他认为,有效治理污染,解决跨界污染问题,按照行政权力的调整方式,可以采取三类措施:取消行政区域分割,建立单一政府;在行政区划之外成立跨区域的环保机构,统一环境管理权;现行行政区划之间合作协同治理污染。从可行性来看,行政区划是长期历史的产物,受客观原因限制,取消行政区划不可行;设立跨行政区的环保机构虽然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现行行政体制对该措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由此看来,短期内以最小制度成本取得最优治理效果的选择便是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协同努力解决跨界污染。”张建宇说。

  据了解,自1997年开始,美国环保协会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开展了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提倡环境管理中引入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探索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法,通过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的方法来控制污染排放。所谓的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针对特定污染物的年排放量制定的,以此来控制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排污权交易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

  张建宇指出,区域环境合作是必然的:“这需要跨界污染的地区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共享环境监测信息,建立区域内的重大环境事件通报机制,污染整治工作的协作机制,从而强化区域内的环境执法,这可以说治理跨界污染的基础阶段。”

  目前,跨行政区的污染治理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合作,如沈阳经济区七城市的环保部门为解决“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混乱状态,通过制定统一规划,使用统一法规,统一监测和执法监督,共同治理辽河、浑河流域污染的行动;另一类是跨省、市的以区域为平台的环境合作,如泛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对于松花江跨界污染的治理问题,应该要建立一个常设的具有权威的环境区域保护组织,明确各地环境保护责任和保护目标,加强责任监督,对环境问题采取统一行动。”张建宇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