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纸张留下“最佳水足迹”

一家造纸企业却成为世界水足迹网络组织(WFN)的合作伙伴,这就是芬兰林业和造纸企业芬欧汇川(UPM)最为人称奇的地方。

造纸工艺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同时也要不断地排水。因此,造纸企业大多与用水大户划等号。但在UPM,这种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按照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2002年提出的“水足迹”概念,水被分为三类:绿水、蓝水和灰水。对于造纸而言,绿水代表的是自然的水循环,也就是树木蒸发的水分;蓝水是指在纸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灰水则是指需要经过处理和稀释后还原为原始水质的淡水废水。2011年WFN在UPM德国工厂的实验表明,除去那些可以再循环利用的水,实际上真正属于存在于造纸流程中的耗水量仅占整张纸“水足迹”的1%。而在UPM常熟纸厂,生产一张A4复印纸使用的水仅相当于2瓶普通滴眼液。

这一切都得益于UPM的技术与改进工艺。

让更多水循环利用

UPM市场、宣传交流和环境事务总监马源源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负责任地使用水资源,体现在用水量和废水处理两方面,以求不断降低水耗和负责任地使用水资源。其目标是到2020年,与2008年同期水平相比,将纸浆和纸张生产中的废水减少15%。

事实上,在过去15年中,UPM的吨纸耗水量降低了50%。

马源源以UPM在中国常熟的工厂举例。工厂现有两台大型造纸机,均采用了多级盘式白水过滤系统。造纸白水经过滤器过滤后被反复循环再利用,重复循环利用率接近97%。这一关键技术的应用使造纸单位产品的耗水量从传统的每吨纸几十立方米水下降到了十立方米水以内。

目前,UPM常熟纸厂的吨纸耗水量约为5~6立方米,而中国行业平均水平约20立方米左右。实现这一效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产流程中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耗水量,二是对造纸白水经过滤后分级再利用。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程序,更多水可以在内部得到循环再利用,如生产中的蒸汽可以被重新采集用于纸机的烘干。

除了吨纸耗水标准的不断下降外,UPM在废水处理方面采用了有效的现代化生物处理技术,使废水得以净化。

近年,芬欧汇川投入600万元人民币从瑞士全套引进四套织布盘式过滤器,用于排放废水深度处理。经过这套设备处理的废水,大大降低了水体中固体悬浮物排放,其指标远远低于目前国内规定最严的太湖流域排放标准。织布盘式过滤器对化学需氧量也有一定的削减作用,稳定在30~35毫克/升之间。

实现绿色造纸

马源源表示,“绿色造纸”的理念始终贯穿于UPM整个集团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持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以及开放的交流是UPM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8年建厂以来,UPM常熟纸厂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通过采用更适合工厂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最优的环境解决方案。“绿色造纸”是UPM常熟纸厂所坚持的理念。UPM常熟纸厂在环保设施方面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4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在环保投资方面领先的纸企,并向着更新更高的绿色目标奋勇迈进。

目前,UPM在13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建有生产厂,各地工厂都严格遵循集团制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持续不断地改进以确保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环保绩效。但每个工厂也会因地制宜,选择能效最高、性能最佳的原材料和运营方式。

马源源介绍,UPM在中国坚持采纳与在欧洲和北美等生产基地一样的环境管理体系。在UPM集团内部,全球各地的造纸厂会就环保绩效进行横向比较。作为唯一一家在中国的造纸厂,常熟纸厂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越欧美纸厂。例如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在德国的标准是每升水150毫克,而在中国的标准则是每升水50毫克(UPM常熟工厂的实际排放值在每升水35毫克以下),是德国标准的1/3。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马源源表示,UPM的目标是在水足迹方面达到全行业最好水平,通过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水排放和提高废水质量来达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最佳水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