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第五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 明年初完成

9月3日,北京市启动第五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在全市范围内调查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交通方式、乘车路线和交通费用等信息。本次调查拟全面摸清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需求变化规律的结果,为今后北京市交通发展政策制定和设施建设等提供支撑。据了解,初步成果的编制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并对外发布。

  启动第五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第五次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将在9月至12月陆续展开。此次调查涉及5个大项16个小项的专项调查,涉及城市客运、道路交通和社会经济数据收集等多个方面。其中,居民出行大规模入户调查将于9月上旬全面展开。

  据介绍,第五次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将着眼京津冀城市圈,覆盖北京市全市域,重点为六环以内范围。同时将对重点新城、边缘集团和重点镇开展调查,获得这些区域内所有人、车、货的活动情况资料。

  在保持以往调查延续性的基础上,本次调查将着重围绕北京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交通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主要分为居民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道路流量调查、专项辅助调查以及数据收集5个方面。

  启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精准度

  与第四次交通综合调查相比,出于引导绿色出行的必要和对医院周边交通热难点的治理需要,本次调查中新增了自行车调查和就医调查,前者将重点对自行车设施和公共自行车租赁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绿色出行的规划奠定基础;后者将对医院周边交通规律、停车等摸底调查,研究医疗需求对交通的影响。

  在就学调查专项中,将通过北京市教委对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对城六区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通学交通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包括学生的交通起止点、方式等出行特征和家长接送方式等。

  本次调查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居民出行调查中将减少传统入户纸质问卷的样本数量,同时利用新技术与传统调查方法进行同步校核,从而提高数据收集范围和精度,如拟选取2000户家庭,6岁以上家庭成员随身携带GPS设备,获取一周GPS路径信息记录。另外,地铁、公交和出租调查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刷卡数据和GPS数据,减少人工问卷。

  将为“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处处长陈金川表示,5年一次的交通综合调查是对城市交通的一次全面、综合“体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需求变化规律,掌握第一手数据,为此后的交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建设、管理、服务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第四次调查发现,出行距离小于5公里的小汽车占出行汽车总数40%以上,这一结论为发展公交优先、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陈金川表示,第四次交通综合调查结果为北京“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制定了停车价格调整、机动车限购等缓解拥堵政策和措施。

  据介绍,和上一次开展调查的2010年相比,截至去年底,北京市人口增加150余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60余万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长1倍以上,公共交通客运量增长11.6亿人次,北京城市交通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市民出行方式调整明显。

  陈金川表示,既有的基础数据已经无法真实反映北京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交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及时可靠的新数据支撑。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决定于2014年提前一年开展第五次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初步成果的编制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并对外发布。

  陈金川称,本次调查将全面采集北京市交通系统运行基础数据,深入总结和分析交通运行特征和规律,研判北京市交通需求与供给发展趋势,支撑新时期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要求,同时支持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在微观层面,本次调查结果将为北京市下一步深化公交都市建设、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工程,以及停车管理政策等热点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工作提供科学保障。

北京启动第五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 明年初完成
调查背景

  调查为何提前?

  京津冀一体化等因素促提前

  据了解,本市在1986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市交通综合调查,从2000年开始,全市交通综合调查每5年开展一次,是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综合“体检”。

  今年,北京启动第五次调查。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金川表示,2014年,恰逢“十三五”规划筹备和启动,同时也面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背景,所以提前一年启动调查。

  调查目的是啥?

  为定交通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和上一次开展调查的2010年相比,全市人口由1961.9万人增加到去年底的2114.8万人,增长150余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60余万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长1倍以上;公共交通客运量增长近两成。

  陈金川表示,交通综合检查是为制定交通政策提供依据,比如根据2010年的调查,市民在5公里内选择开车出行的比例占40%,这个数据就为2010年北京制定“缓堵28条”提供重要依据。新的交通形势下市民出行方式调整,既有基础数据已经无法真实反映本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政策的制定需要新数据支撑。

  调查内容

  首次调查上学对交通的影响

  本次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涉及全市16个区县的265个街乡镇的999个居(村)委会,共4万户家庭约12万常住人员,需要动用调查员920名,同时每个居(村)委会配备1名陪调员,共999名。

  本次普查将医院、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以及停车状况列为调查重点,同时将首次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交通调查,考察上学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就近入学对交通的影响。此外,随着京津冀交通规划正在进行,对于出京人群的调查也在其中,为三地高速路、轨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家庭成员出行

  本次将调查家庭成员一天内所有的出行活动,包括活动目的、出行时间、距离、交通方式、路线、交通费用、停车情况等,部分数据需要调查员进入居民户中,面对面访问,填写调查表格。

  医院学校周边

  医院、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以及停车状况,亦是此次调查重点。本次调查将首次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交通调查,考察上学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就近入学对交通的影响。

  流动人口出行

  在宾馆、酒店、地下室等流动人口集中地随机抽取8000人次,调查其职业、来源地、在京一天的交通活动,掌握流动人口的出行特征。

  出京人群调查

  京津冀交通规划正在进行,对于出京人群的调查也在其中,比如在机场、火车站设置调查点,查看人群每周出京次数、目的地,这也为三地高速路、轨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出行意愿调查

  本次调查还包括居民出行意愿,主要调查居民在未来可能实施的交通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下,交通方式的选择结果,以及对拥堵收费、低排放区等热门政策的接受和反映情况。

  调查亮点

  GPS仪器上阵24小时记录

  据介绍,除了传统入户,本次调查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在调查实施领域和数据挖掘、分析阶段的应用。比如将选取2000户家庭约5000个6岁以上的家庭成员,随身携带GPS设备,获取一周GPS路径信息,形成家庭成员的24小时日记。

  陈金川表示,这种记录仪比手机要小,样本成员只要将仪器放入随身的包内或者口袋里即可,保证24小时开机,而且要注意充电,GPS每日会向后台系统发送记录的信息。

  另外,为保障机器记录的准确性,调查员还要两次入户进行询问,记录出行人员的路径、目的、乘车方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