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源研究所:为创建更包容、更繁荣的城市重塑可持续城市交通

城市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但是,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高效和低价的出行方式以提高就业、教育和医疗的可达性等方面,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部分归咎于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持续性。例如,在很多城市,由于没有价格合理的出行方式,上班通勤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城市交通服务的不足也带来空气质量和道路安全等外部性成本。例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部分导致了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印度,大城市如孟买、加尔各答和金奈城市低密度化蔓延,不仅加速扩大了市民的出行距离,也导致大约每天550人死于交通事故。放眼全球,全球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已高达全球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七十,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

低质量的城市交通服务不仅影响空气质量和阻碍城市经济增长,也可能引起社会骚乱。例如,2013年6月,近100,000多名示威者聚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表达他们对众多城市问题的极度不满,这其中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票价的上涨、在高税负下的仍然劣质的公共服务等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内含巨大的机遇,尤其对城市的商业和交通部门而言。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商业机会

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够帮助城市吸引投资者,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能帮助城市提升包容性,帮助所有城市居民从中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力。

今年1月,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交通中心(EMBARQ)和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主办了“重塑可持续交通2014年会”。为期两天的“重塑可持续交通2014年会”汇聚了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以及城市和交通官员,主要探讨实现可持续交通中的各种问题。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商业机会”。换言之,商业和城市交通部门可以共同改善世界的各个城市 -为了商业本身利益,也为了城市的数百万计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商业传统上很少被视为改善城市的关键领域,但实际不应如此。世界上25个主要城市对全球GDP贡献率超过50%。改善城市及其交通系统不仅能够回馈商业领域本身,也能够使城市居民受益。在全球范围内,城市人口超过35亿人,超过半数的全球人口居住在城市。每年数以百万的人口因为工作机会迁入到城市。在一些全球最贫困的地方,城市提供了帮助这些人口摆脱贫困尽最多的机会。出于同样的原因(即集聚效应),公司通常也会选择落户于城市。

在全球化的环境里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城市政府和商业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创造有吸引力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打造如此环境最直接的方案之一,就是与城市交通部门协力提高城市出行质量。例如,城市可以考虑以下发展的机会:

在墨西哥城,交通拥堵导致20%的城市市民每天通勤时间长达三个小时以上。在开罗,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每年80亿美元——约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而理想的可持续交通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挽回这些交通拥堵造成的生产力损失。例如,墨西哥城的大容量快速公交3号线,每年可以帮助节省的出行时间,换算成经济价值等同于1.42亿美元。

同样,投资于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道路安全,收益者不仅包括机动车出行者,也包括公共交通乘客、行人和自行车出行者。目前交通事故每年夺走120万人的生命;到2030年,交通事故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死亡原因,所以在行人专用道和自行车的基础设施投资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例如,在纽约核心地带时代广场的改造——将百老汇大道时代广场段打造成全封闭的步行街——提高了步行比例,故而带动了周边商业活动。时代广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10个最成功的商业零售中心之一。这说明造福于市民的项目,同时也能够带来商业价值和机会。同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弗罗里达街、新德里的潘德拉市场(Pandara Market),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即通过保障行人的路权和安全性,吸引更多的游客、购物者和午休的市民,从而带动城市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携手共建可持续城市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更趋向于相互关联,城市因而更应打破行业和部门间的壁垒,尤其是商业部门、城市交通部门和城市开发部门。真正考虑到各方利益提升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既需要通力、跨行业的合作,也需要抓住各种机会——技术升级、气候融资、改变城市发展议程。城市还可以参考创新的案例,例如快速发展的汽车共享服务、引入GPS导航系统的电动三轮车(印度)服务,开启和鼓励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一定必须要高科技,但肯定会是创造性的、跨部门协同的结果。

在国际组织中,多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在为未来可持续城市发展奠定基础,这包括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利马)、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巴黎),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定义。这些关键事件将确定2015年以后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框架。重塑可持续交通年会汇集了商业部门、交通专家和城市政策制定者的思维和声音,这不仅有助于不断提出支持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也帮助这些问题和讨论能够在即将举行的国际峰会中占据中心位置。同时,这些讨论也将有助于塑造城市在未来几十年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