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31日,加强最不发达国家能源供给与融资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探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投融资模式,分享最佳经验与做法,提升最不发达国家能源普及率与区域合作水平,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本次会议上,还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无电、贫困、健康问题行动计划》。报告从能源转型角度为破解全球无电、贫困和健康问题提供了创新方案和实施路径,对促进最不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破解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困局,必须抓住能源这个关键,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加快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绿色方式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推动不发达国家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并通过跨国电力贸易,将不发达国家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促进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消除全球无电、贫困以及实现人人健康是全球共同责任,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行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积极推动世界清洁能源开发、大范围配置,以及能源消费领域的变革。”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说。
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或铝、铁、铜等矿产资源,但由于缺资金、缺市场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开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创新提出“电-矿-冶-工-贸”发展模式,为不发达国家破解项目投融资难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揽子方案。
据了解,“电-矿-冶-工-贸”发展,即开发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基地,采用先进特高压输电技术向矿山开采、冶金加工基地和各类工业园区送电,推动贸易出口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转变,打造电力、采矿、冶金、工业、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实现“投资-开发-生产-出口-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刘振亚表示,这种模式以项目良好的收益预期为基础,促成发电、输电、用电三方签订长期合约,形成利益共同体。具体实施中,以期限长、成本低的政策性融资为引导,以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市场化融资为主体,为项目提供充足、多元的资金保障。
刘振亚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大电网是主要方式,局部配电网和微电网是重要途径。通过建设集中式能源基地、统筹开发分布式能源、电网互联互通等手段,预计2030年,全球无电人口将下降至5亿人以下,用电成本下降约1/4,人均电力消费水平提高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