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举行

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16日在北京召开,旨在共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大计,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亚洲向纵深发展,共同打造区域能源互联网示范区。论坛上,《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面向全球首发,为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清洁能源开发与电网互联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刘振亚表示,东北亚、东南亚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能源发展面临需求增长旺盛、供给形势严峻、化石能源比重过高、跨国输电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挑战。中日韩三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东南亚有6500万无电人口,2.5亿人仍在使用薪柴、木炭做饭取暖。加快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将有效保障区域内各国电力供应,加快清洁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巨大综合效益。他透露,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将有力带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万个。

据介绍,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总体思路是加快区内清洁能源开发,构建环渤海/北黄海、环日本海、环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横向联接蒙古国南部至中国华北的“三环一横”跨国联网通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格局。构建东南亚能源互联网,总体思路是加强各国电网互联以及与周边国家联网,统筹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形成区内紧密互联,跨区丰枯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编制的《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东北亚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蒙古国、中国华北东北,而电力消费中心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华北,只有进行跨国跨区大范围配置才能满足能源生产消费需求。预计2030年左右,东北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化石能源,成为地区主力电源;2050年,东北亚地区清洁能源发电4.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分别减少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约26万吨、123万吨和138万吨。

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重点开发俄罗斯远东水电,鄂霍茨克海、库页岛、中国东北华北和蒙古国风电,蒙古国太阳能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总技术可开发量约9.9亿千瓦。建设蒙古国-天津、辽宁-平壤-首尔、威海-仁川及高城-松江、库页岛-北海道以及中朝云峰背靠背等直流输电工程,实现清洁能源跨国输送与互济。

同时,《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东盟能源中心联合研究发布。报告提出,东南亚地区需要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实现清洁发展。2030年后,东南亚新增电力需求可以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基本解决无电人口问题。

本次论坛上,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国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研究机构、金融单位代表,围绕清洁发展与能源互联、能源创新与开放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论坛倡议发挥有关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和高校作用,推动一批经济性好、示范性强的清洁能源和跨国联网项目尽早建设,早日发挥作用。

据悉,跨国互联工程也正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加紧推动。去年12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中国国家电网、韩国电力公社共同签署中-韩联网工程合作协议,三方同意在蒙-中-韩-日项目框架下首期推动中-韩联网工程,开展进一步研究,协调推动项目有关工作。今年3月,中缅孟电力互联互通部长级会议在缅甸内比都召开,三国共同决定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中缅孟联网工程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