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


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举行“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电视辩论。千百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历程,北京、东京、伦敦、纽约、墨西哥城等大都市都经历过城镇化变迁,并面临着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而来的挑战。


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陈伟鸿

讨论嘉宾: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 Stephen GROFF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 李铁

日本前总务大臣 增田宽也

南荷兰省省长 Jaap SMIT

保利集团董事长 徐念沙


Stephen GROFF指出,城镇化的根源是人们对机会与发展的追求。李铁表示,城镇化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当今发生在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增田宽也认为,城镇化是从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发展开始的。Jaap SMIT指出,城市提供的发展机会、优质教育以及优良的基础设施是人们向城市移居的重要原因。徐念沙则认为,城镇化应当使得农村劳动生产力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以保证继续留在农村的人口能够免于贫困。


中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楼市与户籍 

针对之前城镇化中,二三线城市楼市过热现象,徐念沙指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即对市场行情、发展前景的错判,和消费者的非理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施行后,楼市过热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此外,中央出台政策提高房屋租售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户籍制度,李铁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应致力于缩小常驻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两个比例之间的差距。此外,目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速有所提高,并且该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较为明显。户口问题决定人们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现在中央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即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农业人口市民化核心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人口留在城市定居的问题。现阶段城镇化利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原因就在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户籍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城市的吸引力:机遇与公共服务

Stephen GROFF表示,城市对人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更多、更好的机遇。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因此建立互联互通的城镇是必要的,城市和农村之间要有交通通讯的能力,才能保证二者齐头并进。


增田宽也认为城市能够提供的高收入工作是极具吸引力的。年轻人通常希望自身和所在的城市都能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Jaap SMIT则认为,良好的生活条件是人们的本质追求,而舒适的城市空间则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创造适宜的居住条件是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李铁指出,就业吸引力必然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收入稳定的前提下,探讨对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


城镇化中的产业结构转型

增田宽也以日本的城镇化进程为例,指出城市化进程是伴随在产业结构由工业向第三产业迁移的转型之中的。城市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从而吸引人口向城市迁移。


李铁指出,现今中国大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大。中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使产业在地区间的再分配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利用产业重塑发挥中小城市的活力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Jaap SMIT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从而激发二三线城市的活力。


Stephen GROFF指出,城市群是多因素协作的结果。“城市群”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治理机制、城市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的投资、产业集中、人才政策等多因素的相互配合。只有以上因素的良好协作,才能构建出宜居的城市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