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

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彭焕才的题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关键》的文章: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所以,中央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新型城镇化要求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解决人的问题放在城镇化的首要位置。唯有如此,才能将城镇化潜在的巨大红利充分释放出来,更好地应对当今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发挥城镇化的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好人的问题,主要包括:转移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人,使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发展人,尊重新市民的需求,切实保障他们各方面权益,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转移人。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扩大农民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由此产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能够有力拉动投资、有效增加就业,推动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为新转入的城镇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推动公共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口在城镇聚集,可以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分工细化,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从而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人。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融入城市,在工作和生活交往中不断适应现代城市文明,发展舞台由传统乡土亲缘拓展到整个社会。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过上现代化生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人的能力素质快速提升,进而释放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和城镇化红利。

发展人。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把满足人、发展人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进得来”的问题,充分体现身份公平、待遇公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住得好”的问题,让进城农民在城镇生活得更舒适、更便利,提高城镇宜居程度;解决好“融得进”的问题,把基层建设作为城镇治理的关键,把社区建设成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