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要建智慧城市 可以先看看新加坡的经验

“建设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相辅相成。你感觉自己的城市生活够“智慧”吗?

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

智慧城市的浪潮似乎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其实住建部早在2012年就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个《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年李克强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致辞,也把“深化智慧城市合作放在首位。到现在,中国已有三百座“智慧城”市试点。

所谓“智慧城市”,其核心在于运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力量,搭建能对城市居民之需求作出实时回应的城市生活体系。

然而一到夏天,北京总有一场暴雨要给交通带来灾难;到了晚高峰时段,挤地铁能让你完全失去作为人的体面与尊严。我国的大城市,常常让你觉得自己不太受欢迎。

一个城市,到底怎么样才算“智慧”了起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工作关系,本人经常往返新加坡,对当地的生活了解渐多。当地政府近年利用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的措施让人赞叹;新加坡人口密集、规模庞大的综合产业城市,而且有华人社区背景,其经验对中国城市具重要参考价值。

停车场实时车位数量显示屏

新加坡地狭人稠,高效利用相对有限的空间资源,成为她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诉求。早在2008年,新加坡的运输部门就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例如乌节路两旁设置了大型电子显示屏,列出附近的停车场位置及实时可供车数目,以方便车主预先安排行程,决定停车地点。美国有研究显示,高峰时段的道路上,可能有高达30%的车辆其实是在兜圈子寻找停车位的。提供实时停车场停车数据,绝对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拥堵。这对于已成为“堵城”的中国大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其实,中国一些大城市繁华地带的停车场,也会竖个牌子,告诉你还有几个停车位;然而你非得开车到了门口才能看到这个信息——“目前剩余车位:0”。而在新加坡,实时的停车场数据,是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的,非常方便实用——在实现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我们要把真正的痛点信息推送到需要的人面前;而不是大量的商家信息。

实时知晓巴士动态

新加坡的巴士公司推出了名为IRIS( (Intelligence Route Information System,智能路径信息系统)的巴士实时咨询资料库,市民可以透过网页、手机APP、主要地标巴士站的电子屏幕,来查阅公共巴士咨询,了解你所等待的巴士还有多少分钟才到达你身处的巴士站,让乘客可以更加有效地安排行程。现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如果能仿照新加坡的做法,人们乘坐交通的便捷度会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已经有城市有样学样,构建了类似的智能交通系统。成都市就率先建立“实时公交查询”系统,将全部公交车联网,乘客可以在市区公交站的电子显示屏看到想乘坐的公交车还有几站才到;“百度地图”亦接入了上述系统提供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成都公交集团亦推出官方的APP与微信服务号“巴适公交”。这个服务号,提供成都市内周边公交站台导航、公交换乘方式推荐、车辆实时位置查询、公交移动电子站牌、车内拥挤指数提示、上下乘车闹钟提醒、定制公交信息服务、公交IC卡信息查询、公交互动新闻及公交周边生活服务等功能。据笔者的经验而言,在成都搭乘公交的体验远远优于北京,亦超过香港、台北、甚至首尔。

在家就能做康复训练(Tele-health rehabilitation system)

中国目前已经走入了老龄化社会,看病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大城市三甲医院挂号时间就多长,公共医疗系统负担沉重,在这方面,新加坡与中国面临相同的问题。

于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一套名为Home-rehab的家居康复系统,让长期患者们可以在家完成康复训练,减少去医院。患者只需购置可穿戴的动作感应设备,然后透过有关的APP,即可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减少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进出医院复诊的次数,更能省去家人陪同接送、排队的时间。与此同时,医院的理疗医师也可以通过APP监察病人康复的进度。新加坡已经于去年年底推出有关系统公病人试用。

智慧组屋质优价廉

新加坡虽然不自称是福利国家,然而政府对国民的住房保障颇为得力。超过八成的居民居住在政府兴建的组屋(HDB Flats,有点类似国内的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之中,当中超过九成半拥有其居所的业权,这是新加坡政府一项主要的民生政策。

新加坡的智能组屋从建筑环境规划、落成后组屋室内的一站式家电能源管理系统、停车场泊车系统、废物回收处理、公共地方的节能系统等等,都将“智能城市”运用科技、互联网、流动通讯、大数据等的考虑一一包括其中。

“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牵头,鼓励企业,实打实地探索、践行,真正把科技的力量用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