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22日 15:23: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近日在中国漠河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上透露,针对北方生态脆弱和维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将重点加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构筑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和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防风消浪绿色生态屏障,以形成东西南北纵横呼应、优势互补的生态建设格局,把全国置于两大生态屏障的保护之中。
中国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是为了确保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届时,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50%以上可治理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6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重点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发展,森林碳汇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北防护林
覆盖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几年前,沙土还能埋俺家半扇门呢!如今出门见绿树,沙尘少了,环境好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柳杨堡乡上土沟村农民马金云说。近年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宁夏防沙治沙取得明显突破,林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这一工程的建设范围广,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期限长,从1978年至2050年共计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任务重,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并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北防护林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区分布着中国83%的荒漠化土地、85%的沙化土地,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7%,是全国受风沙和水土流失侵害最严重的地区。
工程建设之前,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了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0.51%,林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13.9亿立方米,给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生态带来巨大变化,沙漠化蔓延趋势开始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大幅度下降,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已进入第四期,涉及范围扩展到590个县,区域跨度更大,占国土面积42.4%。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陕、甘、宁、内蒙古、晋、冀等6省区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
沿海防护林
构筑1.8万多公里绿色海岸线
“去年的台风‘黑格比’从湛江过境,很多没有红树林的堤岸毁于一旦,有红树林的地方却毫发未损。”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石门村渔民黄亚龙说。
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基础较薄弱,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沿海防护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地资源被占被毁等问题,影响着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我国自1991年开展建设全国沿海防护林,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11个省区市221个县的1834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1159公里岛屿海岸线。
目前,已累计新建和改造基干林带9384公里,基干林带总长度超过1.78万公里,造林面积达到420万公顷,建设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4.9%提高到35.6%,初步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3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部分流动、半流动沙丘基本得到控制,干热风、风沙、冰雹、风暴潮危害程度明显减轻。
根据规划,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7.3%,林木覆盖率37.8%,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造林成活率85%以上,造林保存率9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85.0%,村屯绿化率90.0%。红树林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生态防护功能进一步发挥,防灾减灾功能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2020年
形成纵横呼应优势互补格局
贾治邦表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着力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好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为此,国家一方面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国家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在森林经营、木本油料、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和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国家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进一步形成关注森林、热爱自然的良好风尚。
今年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新增投资20亿元,分别用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到2020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届时,将形成东西南北纵横呼应、优势互补的生态建设格局,把全国置于两大生态屏障的保护之中的目标将变为现实。(严冰 陈海燕 张海林)